作者 主题: 【AD&D2E】城堡指南  (阅读 188 次)

副标题: [DMRG2]Castle Guide

离线 笨哈

  • 版主
  • *
  • 帖子数: 3820
  • 苹果币: 6
【AD&D2E】城堡指南
« 于: 2019-02-20, 周三 03:23:01 »
簡介
準備啟程回到過去吧!
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被帶回城堡還支配著歐洲大陸的時代。在這,除了宏偉的石造建物外,你還會看到身披閃亮盔甲的騎士,以及揮舞鐵劍,用著鋼鐵的意志在廣大的戰場上互相征伐的男與女。

歡迎來到騎士的時代!

這本書是幹嘛的?
城堡指南(Castle Guide)是一本AD&D2版的副產品。地下城主指南玩家手冊裡建立好的通用規則系統,讓地下城主能進行各式各樣的奇幻角色扮演風格。但是這本書裡,我們會專注在一種具體的遊戲風格上,這種風格始於類似歐洲封建時代的社會,而你會獲得所需的背景資料,讓遊戲變得栩栩如生。

本書的第一部分始於對中世紀以及一般封建制度的概述。在這,你將了解到驅使封建政府的動力,還有國家和自身教會之間的關係。

接著,我們會詳述玩家的角色該如何成為國度強大的守護者:騎士。騎士的準備會被檢核,而騎士的水準將用他/她的一生去奉行。在第一部分的結尾,我們還提供了一份中世紀錦標賽指南。玩家的角色可以在賽場上展現自己的技巧,獲得漂亮公主(或英俊王子)的青睞。

第二部分是調查了中世紀歐洲城堡的發展,概述他們的優勢與劣勢。然後,我們提供了用以設計城堡的系統模式,以及給玩家的角色或NPC等存在使用的城堡。藉由這個簡易的系統,地下城主能判定角色要花多少錢,要多久才能把他心中的堡壘建出來。在建造工程中使用魔法物品跟怪物的規則也包含在內。

戰爭機械模型規則(BATTLESYSTEM)感興趣的玩家,我們加了城堡指南的第三部分。這個部分,我們詳細解釋了戰爭機械規則,並為了解決長期包圍和戍守城堡提供了相關規則。在這部分給出了奇幻世界元素的素材,讓防守城堡不會只是模擬歷史的競賽。此外,我們也把視線放到AD&D裡各式各樣的城堡,包括矮人和精靈的。

考慮到如果你對用模型單打獨鬥沒有興趣,我們也有兩個快速解決系統。第一個能用來解決獨立包圍,而第二個能用來決定在一場戰鬥或總動員戰役中的勝利者。

最後,我們還準備了三種城堡給地下城主放在他的遊戲裡。如果時間緊促,這些建築物的任何一個都可以用來當作NPC的行動基地,或作為中世紀設計技術的範例。

使用城堡指南
如你所見,本書有很多的資料。當然,你在自己的遊戲中要用多用少都隨你的意思。如果你在遊戲裡開了完全戰士手冊,那你會發現這本書有很多東西都很適合貴族騎士(cavalier)和遊蕩劍客(swashbuckler)工具組(kit)。但是,想要進行帶有封建歐洲元素戰役的人,會發現這本書對他們也很有價值。

對那些想要把自己的戰役設定在一場偉大戰役背景之下的人,例如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第八章的快速解決系統能讓玩家專注在遊戲的角色扮演面向,與此同時也能改變戰場的走向或扭轉整場戰爭。

如果妳喜歡戰爭遊戲,並且想要把AD&D戰役更加充分地融入戰爭機械裡,戰爭(warfare)部分也可以給妳的劇本提供大量資訊。隨著本書所增加的額外素材,位居第一的使用模型的角色扮演歸來到了新的高度!  騎士們,上坐騎,準備開戰啦!

离线 笨哈

  • 版主
  • *
  • 帖子数: 3820
  • 苹果币: 6
Re: 【AD&D2E】城堡指南
« 回帖 #1 于: 2019-02-20, 周三 15:11:12 »
第一章:封建設定

融合現實與奇幻
有很多人會踏入角色扮演遊戲,是因為有些朋友對他們說「來看看吧」。但我們卻不知道,其實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我們早已看過為數眾多的角色扮演遊戲了。事實上,我們這些年看過的電影跟小說裡面的想像,就是最開始把我們拉進這狂想世界的火花。

在設定一個新戰役世界時,有兩個可以思考的流派:本格歷史派認為遊戲應該精準的反應歷史,另一派則否。當然,將魔法引入歷史世界中,是AD&D遊戲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不得不扭曲某些歷史設定。

所以,你的戰役是怎樣的?你的世界非常的古典,就像我們在電視劇看到的偉大的羅馬帝國和聖經的史詩那樣?或是這個世界其實有著魔法元素,在視線之外(或甚至視線之內)潛伏著民間迷信,好比王者之劍(Excalibur)蠻王柯南(Conan the Barbarian)這樣的史詩故事?

如果你是後者,你需要想好魔法的普及性。最近的奇幻文學非常喜歡「毫無阻礙」的魔法世界,所有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魔法。一般說來,這其實跟當今社會大多數人對科技的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總之,很少人知道電視的運作原理,但他們把電視當作了生活的一部分。

大部分的AD&D戰役都設定在中世紀,跟隨托爾金還有亞瑟王的故事的腳步。在本書,我們會根據如上進行假設。當然,AD&D遊戲是你自己的遊戲,並沒有正確的遊玩風格。如果你跟玩家都玩得開心,那你就玩對了。

跟所有AD&D遊戲一樣,你的解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要自己斟酌甚麼要丟甚麼能用。你越對自己的選擇而感到刺激,你的戰役就越發茁壯。我們誠摯地希望這些資訊能讓你獲得精彩的冒險點子,並鮮活你未來的遊戲。

好好享受吧!


注意戰役的政治
許多戰役裡,國家政治的問題對於低等級角色來說只是個背景。畢竟絕大部分的一級冒險者沒有能力去處理大戰爭、阻止終極的邪惡或殺掉位於恐怖之上的恐懼:龍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他們冒險生涯的這個時刻,角色不太會去關注國王的政治聯盟結果,原因跟現實中的我們一樣,我們大多都不是很了解我們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邦交:因為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明顯。

但是,隨著等級提高,事情會開始改變。起初,這可能是偶發事件。或許角色的某場冒險引起了地方男爵得注意(先不論好壞),她在心中默記,並開始關注玩家的角色。隨著角色升到9級,他們小有名氣,並且被視為民間英雄。在男爵開始吸納追隨者時,角色便會開始受到地方政府的關注了。

幾乎可以確定角色會(隨著時間)在自己的故土(或是在他們冒險的地方)上聲名遠揚,例如美國現在的喬治·華盛頓、亞伯拉罕·林肯或萊特兄弟那樣。當然,這也意味著他們須背負諸如完成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的期許,或是為他們的國王盡自己的本分,去抵擋勢不可擋的大軍。

無論是那種,重要的是:要記住跟地方貴族(就算有些人會與你們同行)的關係並非永遠友好親密。國王可以是個非常有價值的朋友,但也可以是個致命的對手。


封建社會
封建時代的基本元素簡單易懂,領主和附庸之間的協議跟兩個男人之間的差不多,都是為了共同的福祉攜手合作。

領主就是擁有土地並將之給予附庸之人,而附庸管理並住在這片被賜予的土地上。而作為這份恩典的交換,附庸對領主擁有一定的責任與恩情,這包括稅收以及支持用以保護領主的軍事力量。

大多數情況下,土地的所有者是國王,而附庸則是貴族。當然,貴族根本沒辦法只靠自己打理好土地,所以會有農奴和平民。

附庸會把土地移交給農夫和農奴耕種、在那生活,作法和他跟國王的協議差不多。農夫跟農奴則類似附庸,在這塊土地上工作,為他們的領主奉上收入和糧食。當然,農奴會期望獲得足夠的金錢來養活自己,在動盪不安或是軍事衝突的時候被領主保護。領主知道這些,他也知道國王的想法也差不多,非常樂意按照國王的意思去做。對農奴來說,這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人生,但的確讓他們無須活在極端壓榨或剝削的恐懼中。

只要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責任和別人的權力,封建制度就能良好的運作。因為處在這位置的他們如果這樣做便最符合自身的利益,所以他們幾乎完全遵守這制度。那些怠忽職守或利用自身地位的人,會很快被打上滋事分子的標籤,接著被社會的領導階級嚴厲的懲戒。

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簡單易懂。國王並不在乎一位農奴的命運,但他必須關心他們全體的幸福。因為沒有農奴,他的附庸便沒有力量或收入。沒有附庸的力量或收入,他也會衰弱下去。沒有基層的支撐,整棟建築便會分崩離析。當然,一切的關鍵就是土地。誰擁有土地誰就有權力。雖然還是有部分地區不屬於國王(例如自耕農的農場),但相對於國王所擁有的廣闊土地,這些地區便不值一提。即便是這麼小的獨立土地,如果他們想要在戰鬥或災禍來臨時獲得任何保護或援助,也會被迫認識到國王的力量。
« 上次编辑: 2019-02-25, 周一 19:20:31 由 笨哈 »

离线 Anacius

  • 知识与巨镰的巫妖
  • 風紀委
  • *
  • 帖子数: 11864
  • 苹果币: 39
  • 对他动镰刀吧!
Re: 【AD&D2E】城堡指南
« 回帖 #2 于: 2019-02-20, 周三 20:49:22 »
终于等到了!

快!

我推你!
我女儿天下第一可爱啊啊啊!
--------------------------------------------------
「嗚呼…悪魔とはお前達のことだ!」
--------------------------------------------------
新生代是没见过镰刀吗?

离线 笨哈

  • 版主
  • *
  • 帖子数: 3820
  • 苹果币: 6
Re: 【AD&D2E】城堡指南
« 回帖 #3 于: 2019-02-21, 周四 00:50:45 »
 :em017???

話說沒有其他翻譯組的人嗎? 還是我自己邀請?

离线 笨哈

  • 版主
  • *
  • 帖子数: 3820
  • 苹果币: 6
社會階級
« 回帖 #4 于: 2019-03-05, 周二 00:58:00 »
社會階級

封建主義有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明確的社會階級,以及對階級絕對的認可。生為農奴即可預料死亦農奴。在這樣的社會中沒有什麼規定能讓低位階的個人提升到高位階。這不是說完全不可能晉升,但非常非常難。

那一個人要如何從社會的低層跳到高層呢?通常是為某位領主或是教會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事實上,在某些社會,所有騎士都有權利授予任何獨立個體騎士的階級與頭銜,只要他們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當然,這種認可的問題在於這些即將成為騎士的人,往往會死在訓練與裝備更加精良的戰士手上。就像我說的,在這個系統中你很難去改變你的地位。

在接下來的部分,我們會介紹許多在AD&D遊戲的社會中會遇到的階級。

農奴
在中世紀,奴隸制在封建主義的歐洲慢慢失寵。的確大多數的世界仍舊還有獨立的奴隸貿易集團,但在以騎士為主的絕大多數的戰役來說不應該把這個參進去。雖然農奴跟奴隸的區別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明顯,但有一點很重要,請記住:農奴有明確的權利。

雖然他沒有自己耕種的田的所有權,也沒有向當地政府的發言權,但他被承認擁有自己。不像早期的社會,那時候低社經地位的成員會被認為是動物或財產,在封建社會的窮人,一般認為擁有和貴族一樣,受到社會公正和公平對待的權利。

大多數的封建社會都定有保護當地農奴防止被剝削或虐待的法律,就算是貴族的成員也不能。雖然這些法律或多或少具有強制力,但執行取決於地方的領主,他們存在的這個事實是文明演進的重大轉折點。

自耕農
跟農奴這種花自己的時間開墾屬於領主的土地的人不同,自耕農被認為擁有屬於自己的農莊。正常來說,這並非多大的地產,但足以供給他(和他的家人)日常所需。如果正當時節,土地可能會豐收,讓他可以去販售或以物易物,交易其他物品或是奢侈品。

當然,自耕農通常會向附近的領主宣誓效忠,並且年年進貢他/她貢金。這麼作有兩個目的:最主要是讓自耕農和領主維持良好關係並確保自己的土地不會被他/她奪取。其次,當天災人禍降臨時,領主有義務要保護自耕農的土地。簡單來說,這種互動僅確保這兩者將成為「好鄰居」。

手藝人
手藝人構成了封建城鎮的底層階級。手藝人包含平民勞工、手藝拙劣的匠人還有小商人。作為獨立個體,他們握有很小的權利。但由於他們在社會中的整體重要性,所以他們會受到莊園領主良好對待。

正常來說,手藝人賺的錢夠讓自己生活安康,同時讓家族能生活在舒適的房子裡。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他們就是所為的中產階級。

工會成員
為了抗衡領主握有超乎他應得的權利,也為了確保領主不會濫用他的權力,許多專業人士會組成工會。工會這種存在,在運作上很像許多AD&D遊戲戰役中的盜賊工會。工會成員,作為該類團體中的領導者,在城鎮中擁有很大的權力,因為他們可以要工人停止關鍵活動,或是推遲重要項目。但他們同樣可以在衝突的年代敦促提高工作的質與量。

除了各個工會的重要成員外,這個階級的公民還包含擁有罕見天賦的匠人或那些對使用珍貴材料工作的人(例如珠寶商人)。作為平民與貴族之間的緩衝器,因此這個階級或許是最多樣化的階級。用現代術語來說,公會成員或許會被認為是中上階級(upper middle class)。

附帶一提,有些工會成員或許在地上擁有比他們侍奉的貴族更大的權力。這些權力或許不會公開表現,但會透過一些奧妙的方式,來幫助公會成員的朋友和家族。這階級中最重要的成員,甚至可以認為是沒有頭銜的貴族。

騎士階級(Chivalrics)
作為最低階的貴族,騎士階級由被授予土地並進行管理的騎士(knight)與男爵(baron)所組成。有時候,他們是透過財富、權力或服侍來獲得自己的土地。但也有可能土地是賜與他們某位祖先,而他們則繼承伴隨這些遺產而來的頭銜與責任。

此階級的成員會被他們的領主(通常是公爵[duke]、伯爵[count,歐]或伯爵[earl,英])授予土地以及莊園或城塞以供他們居住。當然,作為回報,他們會對他們的贊助人宣誓效忠,並宣示在日常中捍衛贊助人的利益。所以,他們會支付一部分的收入,作為對贊助人的尊敬與感激。在危機時刻,他們會被期望迅速的支援他的上級。

貴族
貴族在地位上僅次於王室。實際上,他們或許是最有權勢的階級。貴族的成員大多會帶有伯爵[count,歐]、公爵、伯爵[earl,英]或侯爵[Marquis]頭銜,並被授予王國內大片的土地。他們對王權宣誓效忠,就好像騎士階級對他們宣誓效忠那樣。他們的責任是監管自己的領地是否井井有條,以及國王所有的稅收和歲入是否有被即時收繳。

貴族的成員與王室的的關係十分緊密,但他們可以主張與王室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如果發生了可怕的災難致使大量的統治家族成員死亡,那麼後繼者會來直接出自此階級。如果某個個體以這樣的方式掌握權力,這必定倍受爭議,並可以肯定只要王位無人掌握,那政治鬥爭一定會爆發。

王室
王室位於所有階級的最高點。王室成員可以追溯到與統治階級擁有直接的親緣關係。當現任國王死去,便會從王室成員中挑選一名繼位。在所有封建文化中,此階級的成員是理所當然的上層階級。所有人,即便是貴族中最強大的成員,也要對王室,特別是國王宣誓效忠。

在國王與貴族成員間的鬥爭,無論是政治挑釁或是直接反叛,較低階級的成員會被預期站在國王和王室這邊。舉例來說,如果有個強大的伯爵[count,歐]想要奪取王位,那許多侍奉他的騎士和男爵會被迫轉向對抗他。如果在一場內戰中未能支持國王,而國王又在這場鬥爭中勝出,那將會是一場災難。

在某些情況,社會中會存在較傳統王室之上的階級:皇室。國王被認為是單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而帝王則是讓數個國家歸於他的旗幟之下。

帝國確實十分稀少。幾乎不可能只靠一人之力就能將所有權力握在手中。更多時候,一個帝國之所以形成,靠的是征服。當一個國家變得太過強大,遠超過鄰近其他幾個國家,該國家的國王會被拱為帝皇。

帝國也有其他形成的方式,但極端罕見。同一地區的許多國家,可能會因為聖戰而聯合,這時他們會需要選一位個體作為它們的領袖。如果進展順利,那這位新領袖會在戰爭之後會獲得掌控制此同盟的權力,一個帝國於焉誕生。

當然,總會有那種統治了只存在他自己心中的帝國的人。一個國王說自己是帝皇,說自己的領地是帝國,這件事並不罕有。但對我們來說,這些人就只是妄想太過的國王罷了。
« 上次编辑: 2019-03-14, 周四 23:17:27 由 笨哈 »

离线 笨哈

  • 版主
  • *
  • 帖子数: 3820
  • 苹果币: 6
顧問成員
« 回帖 #5 于: 2019-03-15, 周五 12:05:32 »
顧問成員
一個優秀的貴族必定會讓自己顧問成群。這些男顧問(或女顧問)會是國王力所不能及之領域的專家。當領主被迫在某個領域做決定時,藉由與這些顧問商討,他便能做出公正且出色的統治。

因為封建政府組合性性質,每一類顧問很可能在不同的政府階級中重複出現。舉個例子,地方男爵一定有自己的總管,而他要稟報的伯爵[count,歐]以及在他們之上的國王也一定有各自的總管。像是最高大法師這類職位,只會出現在少數地方,因為要持續聘請這類顧問所費不貲。

掌禮大臣(Lord High Chamberlain)
在領主所有顧問中,沒有人比掌禮大臣莊園更受信任,在莊園的日常工作中也沒人比他更重要。用現代術語來說,掌禮大臣就是領主的左右手。他控制的所有接觸領主的管道,並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代表領主行事。由掌禮大臣發出的命令會被認為是直接來自領主的,並需無條件服從。

掌禮大臣手下有許多人要向他彙報。掌禮大臣的工作就是整合這些從無數次級單位而來報告,然後提供給他的領主做出明智判決所需要的資訊。掌禮大臣享有他主人絕對的信任,並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代表主人做任何事。很多時候,當有人對領主有所請求時,掌禮大臣不必「驚擾到他的殿下」便能直接解決這類事情。

總理大臣(Lord High Chancellor)
總理大臣負責政府的日常運作。他是文官的當然首腦,只對領主負責。唯一的例外是當他的行動需要對掌禮大臣進行澄清之時。這兩個職位的關係十分密切,但不一定相處融洽。

幾乎所有次級官僚體系的成員都直屬於總理大臣。他的手下組織收稅、內政關係還有所有王室命令和聲明的宣告與分發。

大法官(Lord High Justice)
大法官負責法律系統的所有事務。他的職責是監督法律有被確實執行,罪犯有被逮捕扣押。他監督著地方法庭與城鎮民兵的一舉一動,而地方法庭全都要向他負責。

在這群人中,直屬於大法官的是首席治安官(High Sherif,他統領著城鎮守望系統)、首席檢察官(High Prosecutor,他掌管對罪犯的起訴)以及首席護林員(High Forester,他監視領主的林地,防止偷獵)。

大元帥(Lord High Marshal)
大元帥掌管領主的軍事力量。他統御三軍,並在戰時直接指揮城鎮守望系統。在需要動用領主的軍隊和騎士時,由大元帥全權負責。

除了莊園內的次級軍事人員外,大元帥也掌管最高軍備長(Royal Armorer)和軍械庫、所有被雇傭的傭兵團伙或冒險者,以及從其他王國或取的最新軍事科技與戰略。因為他負責管裡冒險者和僱傭兵,所以大元帥很有可能是玩家角色在升級後見到的第一位顧問。

最高審判長(Lord High Inquisitor)
可能是最駭人聽聞的職銜之一,最高審判長負責維護領主的情報網絡。他控制的無以計數的間諜,並散布在城堡權力結構的其他分枝。此外,他還從安插在其他侍奉領主的人的探子,以及安排在其他國家的間諜那收集報告。封建系統的本質讓使用間諜跟反間諜幾乎是種必然。國王想知道他的伯爵[count,歐]和公爵在做甚麼,所以他會在這些人的顧問中安插他的人已獲取情報。當然,伯爵[count,歐]和公爵也會想知道他手下的騎士跟男爵在做甚麼,所以他們也會派遣間諜去調查。此外,他們會想知道他們的手下其實是為國王做事的,所以他們會利用反間諜來剷除告密者。你可以看到,探子間盤根錯節的網絡會變得非常複雜。但是,如果使用得當,這樣的陰謀詭計可以讓騎士戰役增色不少。

首席大法師(Lord High Wizard)

做為最常碰到的顧問之一,首席大法師的存在有兩個目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他能讓領主有使用強大魔法之力的能力(access to?翻譯不順)。但可能首席大法師存在更重要的目的是彰顯領主的財富和權力。畢竟,想要讓一個法師做為你的幕僚所費不貲。這類顧問以汲取大量稅收去進行自己的實驗、施法和研究聞名於世。而因為唯有最富有(也因此通常是最強大)的領主才能承擔這個重荷,所以任何擁有首席大法師的顧問群都被高度尊敬。

雖然國王或帝皇的顧問群都有極為強大的首席大法師,但較次級的團體可能就只有用來充當門面的施法者而已。當然,一般不是法師的人不會了解到各式法術的重要性,威力極小的華麗法術,對領主來說,往往比強大但樸實無華的法術來得有價值多了。

教務大臣(Lord High Chaplin)
教務大臣是領主領地中宗教團體的代表。一般來說,教務大臣是王國中最強大的教會的成員。但如果有兩個信仰勢均力敵,那可能會有兩個教務大臣。

在領主並不虔誠的集團中,教務大臣負責協調領主和教會之間的關係。但如果領主虔誠,卻信仰卻和他大多數臣民不同時,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存在。領主通常最少也會在口頭上應付宗教的教務大臣。
« 上次编辑: 2019-03-22, 周五 23:38:17 由 笨哈 »

离线 笨哈

  • 版主
  • *
  • 帖子数: 3820
  • 苹果币: 6
關於魔法
« 回帖 #6 于: 2019-03-23, 周六 14:56:17 »
關於魔法

當然,現實中的中世紀可沒有什麼魔法,可迷信卻廣泛散佈。在一般的封建王朝中,他們對魔法(無論是牧師的還是法師的)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對於一般戰士或官僚來說,魔法不但不重要,還不可信。像是占卜術(augury)這類法術提供的建議太過隱晦,這種特質加深了他們的疑慮。

在魔法十分常見的王國中,像這類技巧會讓那些無法掌握魔法的人心生畏懼。雖然騎士或許會了解魔法或神聖武器的價值,但他們認為火球術的效用比不上堂皇大氣的戰術。而他們的原因是,一場爭鬥應該墓出於公平的戰場,勇士們測驗手中的鋼鐵和諸般武藝。一般認為法師之間的決鬥是公平的,因為雙方使用著相同的武器。用法術和騎士戰鬥(或騎士朝著手無寸鐵的法師砍下去)則被認為是在褻瀆騎士守則。

离线 笨哈

  • 版主
  • *
  • 帖子数: 3820
  • 苹果币: 6
教會成員
« 回帖 #7 于: 2019-03-23, 周六 15:32:23 »
雖然我們已經簡述了宗教在封建社會的重要性,但我們還沒花時間去談論宗教在各方面的影響。本章中我們會開始提及,雖然也只是淺嚐則止。而那些想要知道在AD&D遊戲裡,各式各樣的教會的細節,我們建議你可以去閱讀完全祭司手冊以及花時間去研究在中世紀各地的各種聖秩聖事。

值得注意的是,封建社會的聖佚聖事反映著當時的政治系統。舉個例子,在格局較小、地處小鎮貧窮區神殿服務的侍祭(acolyte),會向祭司(priest)宣誓效忠,而這名祭司則負責整個城鎮的聖佚聖事。而祭司則向地位在他之上的牧靈神父(curate)或大教堂教士(canon)效忠,以此類推。像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在教會成員和相對應的貴族之間建立聯繫。當然,在任何一個宗教佔據統治地位的社會裡,教會的所有成員,無論是侍祭還是大主教,都會受到貴族成員某種程度的尊重。

教友(Lay Brethren)
教友實際上不是宗教權力結構的成員,但他們確實值得一提。這個群體包括所有那些具有異常虔誠的本性,並花費一些(或大部分)時間與教會一起或為教會工作的人。例子有那些在禮拜結束後打掃神殿的人,甚至是在家中為祭司做飯的廚師。

教友並不期望他們的努力會得到豐厚的金錢回報,因為他們工作是為了榮耀,用他們僅有的方式為他們的教會服務。雖然他們中的許多人確實因為自身的努力而獲得一些象徵性的報酬,但大多數教友並不依靠教會生活。當然,凡是總有例外。僻靜的神殿可能需要全職的看管人或常駐的廚師。如果是這兩種情況,那教友能領取工資,並獲得教會提供的食宿。

由於他們對教會的熱愛,許多教友容易有「自命清高」的態度。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在封建社會裡,一個沒有其他管道能博取名望的人,很容易會專注在一件能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事情上。這可以理解,但玩家的角色或許不容易把這種對信仰狂熱的人變成友好的同伴。

侍祭(acolyte)
侍祭是信仰的學徒,他們希望通過努力學習和奉獻,最終成為教會的正式成員。一般來說,侍祭都很年輕(通常在十幾歲[mid-teens]左右),非常渴望向教會的上級表達自己的虔誠。

侍祭在神殿裡,往往會被指派去做最無趣的工作。他們負責複製神聖的經典還有協助宗教儀式,但他們在教會中沒有真正的權力。

侍祭會設定擁有一級牧師的力量,但往往不像一級玩家角色那樣適合戰鬥或冒險。換句話說,在大多數玩家角色的牧師作為聖戰成員的代表時,NPC侍祭被設定成一個非戰鬥的個體。然而,他們已經開始獲得某些神聖的力量,並經常被要求對教會的信眾使用他們的治療之力。

候補祭司(Postulant)
候補祭司是一名已經向教會證明自身忠誠,並且發過誓言的侍祭。他們一般較為年長(17-19歲[ late teen]或二十歲出頭),並已獲得達到3級的經驗了。當這類侍祭升到新等級後,前侍祭會被期望承擔更多的責任。

除了監督過去侍祭同伴的訓練外,候補祭司會被期許在信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事實上,位階較低的神職人員可能完全由候補祭司監督。

在社會階級上,候補祭司與自耕農的地位相當。他們獲得了一些尊重,但在教會中沒有真正的決策權。儘管如此,他們對信仰的虔誠引人注目,因而被賦予了應得的社會特權。

一名候補祭司通常配有1-6名侍祭做為學徒。當然,當這些侍祭受候補祭司管轄時,在所有事情上都要聽從候補祭司的指示,最後往往變成候補祭司的私人僕從。一般來說這樣沒什麼問題,因為這樣做能教導侍祭要謙虛,並尊重他們的上級。但是,如果這一權力遭到濫用,可能導致候補祭司喪失其地位,或被指派一項極度令人不快的任務以作為懲戒。

祭司(Priest)
祭司在任何宗教團體中都是主心骨。沒有他們,就沒有教會。每個神殿都默認由一名祭司主導,祭司對轄內神殿發生的事件負責。祭司通常二十多到三十歲,擁有五或六級的牧師等級。

祭司從候補祭司中挑選而來,並分配到教會需要建立新神殿,或因某種原因需更換另一名祭司的地區服務。祭司通常會監督1-6個候補祭司和(一般來說),以及每個候補祭司配有的1-6個侍祭。

在封建社會的金字塔中,祭司與市民的地位大致相當。相對教內的低階人員,他們比較受到尊重,但不會被認為是真正的大人物。這個假設不太公平,因為一個有魅力的祭司可以對那些在他的教堂做禮拜的人產生強大的影響力,但事實就是如此。

牧靈神父(Curate)
牧靈神父是某一城鎮或城市所有教堂活動的負責人。根據城鎮的大小,通常會有1-6座教堂在他的管轄範圍內。

由於牧靈神父是當地宗教團體中最有權勢的成員之一,所以他與重要的公會成員擁有差不多的權利與特權。如你所料,當地貴族往往非常認真地對待牧靈神父的請求。在大部分情況下,牧靈神父的行動能夠阻止城鎮可能發生的動亂。

除了對地方民眾的影響力外,牧靈神父也因為能施放強大的魔法而備受敬重(七至八級)。在危機時刻,當地那些無法供養強大的首席大主教(Lord High Chaplain)或首席大法師(Lord High Wizard)的貴族,會請求牧靈神父代他行事。如果請求合理,為了教會的利益,並伴有對主的愛的奉奉獻(就是黃金),那請求很可能被接納。當然,這也使貴族欠了教會一份情,這可是教會非常樂見的。

教長(Dean)
在教會事務的階級裡,下一級由教長承擔。教長因其強大,而獲得如同在騎士階級中,騎士或類似成員相當的尊重和影響。他掌管著一至六個城鎮中所有的教堂。教長是教會結構中重要的一環,因為他經常充當教會最高官員和當地宗教代表(以當地牧靈神父和祭司的身份)之間的橋樑。

教長一般都在35歲左右,他們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為他們的神服務。因此,他們擁有了9或10級牧師的施法能力。有了這樣的力量和影響力,教長在任何封建國家裡都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很明顯,教長被賦予了很大的權力。在沒有教會上級明確的指示下,教長被允許(事實上,是被期望)就關乎信仰的實踐做出重要的決定。因此,他們往往是非常保守的人,盡量避免做出任何可能被他們的上級視為「激進」的決定。在危機時期,這種對變革的抵制和避免「身處險境」的想法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主教長(Primate)
教堂裡主教長的權力僅次於大主教。他們能夠驅使極為強大的力量,在教會事務上有諸多的發言權,以至於人們認為他們和貴族階層的成員一樣重要。

很明顯的,要抵達這一地位需要多年的獻身和學習,這意味著主教長往往很老。一般來說,最年輕的主教長會在40多歲。儘管在現代社會,不管怎麼說這都不算「老」,但它代表了一個男人,在他中世紀的一生中的最美好的那段時光。當然,信徒的醫療能力往往能使宗教團體的成員壽比南山。

每一位主教長都被委以監督某一區域內所有的教會事務。一般來說,所有王國都會被成劃分1-6個區域,而每個區域都在一個主教長的領導之下。

主教長擁有11或12級牧師的力量(power)和能力(ability),與他們同等的貴族則認為主教長是非常有用的朋友。相反的,他們也被認為是非常危險的敵人。正如主教長的支持對貴族的控制非常重要,主教長的憤怒也可以是迅速且影響深遠的。大部分有貴族都設法避免與教會的這一階層發生衝突。

大主教(High Priest)
在所有宗教團體居首者便是大主教。大主教是一個王國之中信仰的絕對統治者。因為在大部分情況下,一個王國只流行一個信仰,大主教通常是教會的絕對統治者。在同一個神被多個文化崇拜的情況下,隨著文化脈絡裂痕會開始出現的發展,導致信仰分裂成兩個或以上的團體,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大主教。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大主教會向一位監督整個教會的牧首負責(見下文)。

每個大祭司擁有不低於13級牧師的力量。因此,他們通常被視為王室成員。只有發瘋的國王,或是有絕對權柄的國王,才能直接挑戰大主教的權柄。

一般的大主教在就職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他的生活極為刻苦,所以他被尊為所有信仰問題的最終權威。在許多教會裡,大主教的話語被認為是神聖的,必須被視為神本身的話語。教會拒絕服從他的大祭司指示的成員,都得冒著觸怒神的風險。誠然,所有教會成員都不該對大主教的命令草率應對。

牧首(Patriarch)
在一個帝國中,好幾個王國會聯合形成一個政府單位,必須有一個教會領袖來管理整個宗教的事務。這個人從各個國家的大主教中遴選而出,被稱為牧首。

一名神的教會同時存在於幾個非聯合的國家之中,並且沒有分裂,這種稀少的情況下,也會出現一名牧首。在這兩種情況下的牧首都擁有至少15級的牧師力量,並且對於所有大主教來說他的身分就是教會的領袖。牧首的存在並沒有過多削弱大主教的權力,因為教會是如此的龐大,他們必須管理整個國家的宗教事務。

一位牧首通常至少有70歲,並受到與皇室成員相應的尊重。可想而知,一個身處如此地位的人,對革命或忍耐的呼召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許多皇帝會公開贈與禮物並對教會的教義宣誓忠誠來討好牧首。
« 上次编辑: 2019-04-14, 周日 20:40:38 由 笨哈 »

离线 笨哈

  • 版主
  • *
  • 帖子数: 3820
  • 苹果币: 6
政治與教會
« 回帖 #8 于: 2019-04-13, 周六 12:14:38 »
君權神授
由於教會在封建社會中擁有無與倫比的權力,所以政府和宗教領袖雙方都必須認知彼此的權力。

政府借由在重要的事務上與教會諮商,以及在大多數的社會事件上尋求教會的指引,認知教會的重要性。這種信任可以在教務大臣作為國王顧問的一員這點上看出來。此外,許多封建社會會給予教會某些特權(例如滿稅或是自由使用領主的土地)來更進一步的鞏固與教會的友情。

對他們來說,教會正在促進君權神授的概念。簡而言之,這個教條單單反應了所有國王(或帝皇)都只是他們的神的諸侯,他們所擁有的領土(他們的王國)都是他們信仰的神的恩惠。

王室通常會接納這種說法,因為這可以讓國王和國王的行動,有種被神指引的幻覺。也因為這種信念,許多國家在開戰時都會說出「神與我們同在」這種話。這當然,畢竟誰會想要打一場「神在別人那」的戰爭呢?

當新任統治者登上王位,藉由特殊的加冕儀式,教會承認他為國家的實質領袖。但這種行為最大的副作用,就是當教會與國王在重大的政事上出現衝突,而這件事又很重要時,教會有這個義務剝奪國王身上的神的祝福。一般來說,被自己王國內最重要的信仰宣告失去恩典的國王,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處於那些支持教會的強大貴族的對立面了。這樣的衝突往往會導致內戰爆發,因此雙方都極力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教會內的政治
如同封建體制內的政府會有各種政治陰謀與行動,典型的教會階級往往也是權力鬥爭的溫床。雖然在教會體系的下層中這不常見,但在高層卻稀鬆平常。
這是因為下層階級往往缺乏真正的權力,並且他們通常也沒有太大的野心。

但是,一但有人升到牧靈神父時,對政治的理解開始成為一名宗教領袖的任務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和地方的騎士階級與貴族打交道,牧靈神父還必須管理自己下屬的事務,而這些下屬往往都想取而代之。另一方面,牧靈神父也會在地位在他之上的教長身旁安插自己的眼線。如果你感覺怎麼好像聽過,很可能是因為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貴族的日常事務中。當越過了某個點,你就很難去區分教會人員和政治家的區別。

信仰衝突
在大部分的王國,主流信仰取決於國王自己的信仰。如果國王是埃及眾神的信徒,那埃及眾神很可能成為國教。如果國王不信教(這種情況很少),他也會找一個廣受歡迎的信仰施以口惠,並認可其為國教。大多數情況下,反對他國度內的宗教活動,或積極對抗在農奴中廣受歡迎的各種宗教團體的國王,很就會發現自己親手導致了革命或是暴動。

但在某些情況下,你很難去畫出一個嚴密的界線。如果王室與兩個宗教互有密切的聯繫,那統治者會很難讓政府維持穩定。有時候一場內戰或權力鬥爭就因此而爆發,每一邊都有各自的教會支持著。在這種情況下,幾乎可以確定雙方最後會把整個情況越弄越糟。

在信仰並不衝突矛盾的情況裡,則有可能達成協議。但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宗教都對「非我教類」的宗教保持不信任與不喜歡的態度。就算在很罕見,有著相似信仰的信徒們達成協議,可往往會有很多猜忌以及政治手段讓這些同盟無法長久。

當然,沒有國王或大主教(除了特別盲信或蠢的外)會想看到聖戰或宗教辯論在自己的王國或教會中爆發。除了代價高昂外,還讓自己在敵人面前更顯脆弱。因此,就算衝突真的出現,雙方通常會求同存異,讓事情就這樣慢慢過去。像這樣的妥協,基本上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最大的問題是這種方式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可以做一個不錯的假設:就是所有已經建立一段時間的大型王國,都有一個強大的國教。雖然存在其他合法信仰,但通常沒那麼受歡迎。儘管想要完全抹去一個已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宗教不太可能,但是有可能讓該宗教失去信任並且轉入地底。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與官方宗教的合作行動往往效率十足。

教會與魔法
設定一個世界時,有一個問題很重要而且必須有答案,那就是:教會對魔法的存在抱持的觀點為何?
在某些情況,教會會認可魔法,甚至會給部分法師的法術研究或類似的專案提供資金。像是埃及女神伊西斯或是希臘女神赫卡蒂的神殿就會這麼做,她們兩個都是魔法的守護神。

另一方面,有些教會會認為魔法的存在是一種邪惡的事物。她們認為,使用魔法就是一個人在試圖竊取神的大能,為了讓自己獲得神聖的地位。當然,教會不可能繼續放任這樣的褻瀆行徑,所以他們網舞會去騷擾,甚至實際發動聖戰來對抗那些擁抱魔法之徒。

這點很有必要去思考。一位祭司角色信仰的神祇認為所有的魔法師都是吾等宗教的大敵,那他跟一個幻術師互為團隊成員就會顯得很詭異。更有甚者,在有這類宗教的王國中,其國王或階級較低的領主就不會有首席大法師做為顧問成員。
« 上次编辑: 2019-04-16, 周二 22:24:18 由 笨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