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美蘋果園
跑團活動區 => 網團活動區 => 翡翠与光 => 主题作者是: Seed 于 2009-12-02, 周三 19:51:37
-
军衔如下安排:
(从下而上)
基层(士兵和士官):
公民士兵
伍长
什长
准百夫长(或称下百夫长)
中层(尉官和校官):
百夫长
上百夫长
首席百夫长
千夫长
上千夫长
万夫长
高层(将官和元帅):
下将军(又名军团大将)
上将军
帝国大将
元帅
作为地位和等级的标志,帝国军衔的最主要的标示方式是徽章,正规的佩戴方式是戴在胸前,位于领口的正下方。作为帝国军官,其胸甲上都会加有一个小小的嵌扣,就是便于稳固地佩戴胸章的。所有徽章的基本形式都是一片三叶草,以银色作为底色,依军衔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标志物和排列方式。所有的胸章下方都刻有佩带者的姓名,并由帝国官立法师联合会施以恒定的印记术,高阶的胸章其鉴别法术也越发复杂,而且由法师联合会特别加以变化,很难模仿。
三叶草徽章上的各种标志物表示同涵义:
公民士兵无基本标志。
士官的基本标志是青铜(或生铁)龙爪。伍长为一枚,位于三叶草的正中;什长是两枚,以横排排列在三叶草中央附近;准百夫长是三枚,以三角形式排列在三叶草中央,各对应三片叶子。
尉官的基本标志是铁质(或钢)龙牙。百夫长为一枚,位于三叶草的正中;上百夫长是两枚,以横排排列在三叶草中央附近;首席百夫长是三枚,以三角形式排列在三叶草中央,各对应三片叶子。我们可以发现,尉官与士官的标志排列方式完全相同。
校官的基本标志是金质龙头侧面像,头口朝向佩带者的右方。校官以上的军衔其标志的排列方式有所变化。千夫长为一枚,位于三叶草的中轴线偏上的位置;上千夫长为两枚,以竖向排列于三叶草的中轴线上;万夫长为三枚,倒三角排列在三叶草中央,各对应三片叶子的间隙。
将官的基本标志是金质(或白金)带翅龙侧全身像,头身均朝向佩带者的右方。下将军为一枚,位于三叶草的中央;上将军为两枚,以横向排列于三叶草的中轴线上;帝国大将为三枚,以倒三角型排列在三叶草中央,各对应三片叶子的间隙。
元帅的标志是银制(密银)带翅三头龙全身像,位于三叶草的中央。四周装饰有一圈宝石,正上方有一条卷带装饰,刻着一句银帝国的格言:“唯严方正,唯公民之自由为荣”。
对于帝国各军团,其军衔胸章形式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各行省军团相对会在三叶草四周再加上代表本省特色的花纹,例如来自卡伦斯行省就是加上一串枫叶的图案。帝都的则会加上一轮黄金绳。对于那些无具体行省区分的军团或夸地驻扎军团而言,则没有这些特别设计。退役的荣誉军衔则会在其胸章两旁加上一对银色的龙翅膀。
每个帝国军官在军衔发生变更时都应缴上自己的旧有胸章,然后再领取新的胸章。帝国军法规定,士兵遗失胸章要罚鞭打或者进入接受危险任务的特别编队服役一定时间。士级及以上的军官遗失军衔胸章的最轻处罚则是罚俸一到三年;遗失军衔胸章而不立即报告的人,无论是谁,均处一到十年的劳役处罚——事实上对于多数中下级军官来说是直接判处流放或者是革除军衔遣往冲锋队。即使态度恶劣,一般也不会立即处以死刑。
-
似乎未确定各衔级统领的士兵数量:
伍长与什长以及万夫长都还好,准百夫长、百夫长、上百夫长、首席百夫长各级的兵员建制是多少呢?
-
另外,各军种之间的军衔标志应该有区别的吧?
-
不同时期的兵员数量不同...
以安哥尔所生活的烈风之年代作例子,满员的一个标准军团为3000人!含3个千人队.3000人的满编军团称为风龙军团或者模范军团.
不满3000而以2400人左右编组的,称为土龙军团或小军团.
超过3000而不大于4800的,称为火龙军团或大军团.
军团相当于师级规模.
三个军团可组成称为"三头龙"的联合军团.兵员数级别处于军级.一般人数为6000-12000.
每个军团的千人队称为大队,团级,由九个百人队加上一个别动五十人队(称为冲锋队)组成(其余为军官),百人队以九个十人及十名队官组成.称为连队,连级.十人队以一名队长及九名成员组成.十人队称为小队,班级.每五名成员还有一名伍长.最基本单位为5人,称为"龙牙",小分队.基础级别.
首席百夫长等职位,不表示所统辖的兵的多少,是一个军衔而已.
实际统帅,百夫长也未必就是统帅百人的.
元帅和军团大将等职位随同军团而变化.而比较固定的,是百夫长和首席百夫长等.军团长本身,通常会是千夫长级别军衔.但是也有可能是首席百夫长兼任,也可能是由王都派来的元帅或者万夫长.
军种间无军衔区别...军衔表示的是职位高下和荣誉.而本身担任的工作和性质则完全不包含在标志里.比如说骑兵和步兵,就是无法用标志区别的.有可能骑兵是个百夫长,也有可能只不过是个什长......骑兵有骑兵连队.
上面所说的模范军团,如果配属骑兵和其他特别军种时,就会相应地扩编为大军团.
或者由小军团附加特别军种而成为模范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