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大陸
by P. F. Jeffery with Matthew Pook
歐洲大陸有著遠比現今流傳著的故事更多的恐怖——真實的、傳奇的以及虛構的——若是要列出一份完整的目錄肯定得花半個圖書館才能裝下。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研究這些怪談的人來說,本文作為一篇獨特的指南不過是一個起點而已。這篇文章針對的受眾是英語讀者,重點會介紹那些英語或容易翻譯成英語的作品。我想做的並非將那些1920s早期的歐洲恐怖故事,比如與俄羅斯內戰和饑荒有關的事件,分門別類地歸納出來,我更寧願將我自己也一併關進這些小說和傳說中的世界裡。我通常將那些能夠使我迷失於現實世界的恐怖歸為“fact grue”——一種被包裝成了娛樂的驚險經歷。
故事中被引用的地點的真實性總是搖擺不定。比如人們可以肯定居伊·德·莫泊桑為讀者精準地展現了一個十九世紀的法國。與之相對的另一個極端的例子則是洛夫克拉夫特和他的朋友們在歐洲舞台設定的那些故事,它們的背景來源讓讀者疑心重重。我傾向於忽略掉幾乎所有諸如此類的引用,只剩下克蘇魯的呼喚這部遊戲所基於的小說部分。
其他的英語作家非常清楚他們寫的是什麼。Vernon Lee與F. Marion Crawford在意大利度過了他們一生中多數時間,最終也都埋骨於此處。Algernon Blackwood四處旅行,據說他筆下故事的靈感有不少都來自他的真實經歷。
在東歐,吸血鬼的圈子從巴爾幹半島延伸到了波羅的海,它們在怪談中隨處可見。這些地方吸血鬼和浪人的傳說故事尤其多。不論守秘人是否應用了這些故事,當農戶們紛紛將大蒜掛到外面,這樣的場景總是能為戰役增色不少的。
自Bram Stoker的《德古拉》(1897)出版以來,大眾的觀念中就形成了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為特蘭西瓦尼亞是吸血鬼瘟疫的源頭。特蘭西瓦尼亞實際上是一個省份——從1867年至一戰期間都為奧匈帝國匈牙利的一部分。1920年,儘管匈牙利依舊聲稱其擁有這塊土地的主權,但這個省被劃入了羅馬尼亞的版圖中。《德古拉》問世之前,吸血鬼傳說的中心其實在別的地方。Eric,Stenbock伯爵寫道,“吸血鬼故事的舞台一般都在施泰爾馬克州;我寫的那些也不例外。”施泰爾馬克是奧地利的一個東南部省份,這地方在戰後有一定的邊境劃歸問題。“vampire”這個詞的詞源則指向的是土耳其和立陶宛。
二十世紀的兩次戰爭重塑了歐洲的邊境線。國家不斷建立不斷消失——下面的列表基於1920s的邊界製成,但很多文獻都沒有提到過這些時期。更麻煩的是地點名稱會隨著邊境線潮起潮落般退進而變化。例如在Algernon Blackwood的《柳樹林》(洛夫克拉夫特最喜歡的恐怖小說)中我們發現了這句話,“確切地講,多瑙河是在流經了普雷斯堡後才變得生氣勃勃的。”查閱了一副現代地圖後讀者根本找不到普雷斯堡這個地方。1920s時這座城市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名為布拉迪斯拉發。最後即便一個地名沒什麼變化,不同的語言也可以以各自的傳統方式命名同一個地方。比如德語中的“Wien”即英語中的“Vienna”(維也納)。
辛普倫東方快車沿線的國家將以星號表示。
克蘇魯的呼喚與歐洲大陸
每個國家的條目中包含了一個以該國為舞台的已出版模組列表。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收錄了這些模組的書籍已經絕版了,但依舊可以買到二手或在Chaosium(catalog.chaosium.com)及其他在線資源中搞到PDF版本。
還需提醒讀者本文只列出了1920s的英文模組。還有很多模組不僅發生在歐洲並且當地出版社也發佈了他們各自語言的版本,只不過沒有英文譯本罷了,例如Editions Sans-Détour(法國)和Pegasus Spiele(德國)。文章最後的是1920s以外的或與特定國家無關的模組。
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很少有怪談恐怖作家會涉獵其中,但它無疑也地處吸血鬼出沒的地帶。
我們看到Liugat和sampiro穿著高跟的鞋子裹在壽衣之中在黑夜裡勇敢地出發了,鬼火在他們的墓邊跳躍。
安道爾——位於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的比利牛斯山脈,自1278年以來就一直處於獨立狀態,其國土覆蓋了192平方英里的山區,1920s的人口數不過剛超過5000。很難說在這個小國之中有任何確切恐怖的地方,但Frank Belknap Long的《來自群山的恐怖》之中一些山丘可能與這裡的同名。
奧地利——Gustav Meyrink也許是奧地利最著名的恐怖小說作家,尤其是其作品《泥人哥連》。他還著有其他有趣的作品,包括一些短篇小說集。雖然Arthur Schnitzler以他另外的作品聞名於世,但他也為恐怖小說這一流派做出了貢獻。
吸血鬼出沒之地施泰爾馬克在J.S. Le Fanu的《卡米拉》和Eric, Count Stenbock的《The True Story of a Vampire》中都有提及,有趣的作品還有Saki的《The Name Day》。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Randy McCall的《拍賣》,即The Asylum & Other Tales (Chaosium, Inc.)中的第一個模組的背景舞台。該書再版於Cthulhu Casebook (Chaosium, Inc.)。此模組能讓調查員接觸到多件神話物品,且可以很容易地調整至任何一個有食尸鬼的歐洲城市,搬去倫敦就能成為戰役前一個理想的讓調查員碰面的機會。
比利時——Jean Ray和Eddy C. Bertin都是比利時人,Julio Cortazar出生於此。Mons是一個比利時小鎮,一戰英軍第一場戰鬥在這裡打響,為Arthur Machen的《Angels of Mons》提供了靈感。其中所有超自然元素在當時都被廣泛認為是真實存在的。布魯日的氣氛被Thomas Ligotti在《The Journal of J.P. Drapeau》一書中精確捕捉。比利時也是Hergé的《丁丁歷險記》的故鄉。
保加利亞*——保加利亞最因毛骨悚然而被人所熟知的地方無疑是瓦爾納,這也是德古拉在航海進出英格蘭時使用的黑海港口。當地的吸血鬼被稱為krvopijac,其存在可能是被一名騎在黑色馬駒上的裸體少女發現的。小馬駒拒絕踏入krvopijac的墳墓。當地的狼人叫vlukodlak。
捷克斯洛伐克——Josef Nesvadba和Franz Kafka是捷克斯洛伐克人。這兒的首都布拉格在F. Marion Crawford的《The Witch of Prague》和Meyrink的《泥人哥連》中作為場景出現過。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的邊境則是Algernon Blackwood的《柳樹林》的舞台。
但澤——1920s的但澤被譽為具有754平方英里土地和超過400000人口的“自由之城”,其中多數都是德國人。這裡有一個League of Nations commissioner與選舉產生的參議院。波蘭與之建交。1933年以來參議院一直處於納粹的控制下。但澤在真實世界的恐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它是二戰爆發的催化劑之一。
丹麥——丹麥為世界貢獻了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童話,M.R. James的恐怖故事《Number 13》舞台設置在Viborg。
愛沙尼亞——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共和國最北端的國家,1917年至1940年處於獨立狀態。它的語言和種族與芬蘭北部相聯繫,而非拉脫維亞南部;一個使用愛沙尼亞設定的守秘人可能會在《卡勒瓦拉》中尋找靈感。
芬蘭——Lonnrot在十九世紀將芬蘭神話編撰成了史詩《卡勒瓦拉》,裡面應該會有很多守秘人用得上的材料。芬蘭也是姆明系列的家鄉。
法國*——美麗的法國,吉爾斯·德·萊斯和loup-garou(狼人)的故鄉,對恐怖故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幾乎沒有人會為法國此方面的貢獻者分門別類,因為他們害怕忽略了誰而引起的冒犯不敬。也許只有英國和美國的恐怖小說作家名冊能與法國的媲美。
加斯頓·勒魯和居伊·德·莫泊桑可能是英語使用者最熟悉的作家。Villier de L’Isle Adam和Maurice Level是conte cruel的主人。其他寫奇幻小說的作家還包括(大致按時間順序排列):安托萬·加朗,F. Baculard D’Arnaud,薩德侯爵,Paul Louis Courier,Eugene Sue,泰奧菲爾·戈蒂耶,Erckmann-Chatrian,若利斯·卡爾·于思曼,Andre Maurois,Claude Seignolle和羅蘭·托普。
洛夫克拉夫特的Commonplace Book中提到了一名法國作家:
[122] Horrible things whispered in the lines of
Gauthier de Metz (13th cen.) Image du Monde.
打算借鑒巴黎風格的守秘人應牢記擁有寬闊林蔭大道的現代巴黎是拿破崙三世(1852-70)的傑作。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的巴黎是一個相當不同的地方。雨果為我們帶來了卡西莫多,好萊塢最愛的兩個巴黎怪人之一,另一個則是加斯頓·勒魯的《歌劇魅影》中的主角。
坡筆下發生在巴黎的故事中最知名的也許是《莫格街兇殺案》。唉,我懷疑莫格街就是拿破崙三世的手下拆毀的那些街道之一。羅伯特·W·錢伯斯的許多故事背景都設計在巴黎,最著名的應該是《面具》。第一次閱讀時我便發現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埃里奇·贊之曲》的舞台也在這。還有Guy Endore的《The Werewolf of Paris》,該片改編自Sergeant Bertrand的真實生活,值得一看。
法國的鄉間也充滿了恐怖氣息。在洛夫克拉夫特的圈子中,我們能注意到Clark Ashton Smith的亞威隆尼系列,Robert E. Howard的《In the Forest of Villefere》,還有Robert Bloch的《Waxworks》、《The Feast in the Abbey》、《Underground》與《The Beasts of Barsac》。C L Moore的Jirel of Joiry stories以中世紀法國為背景。Moore是洛夫克拉夫特圈子內的一員,其中至少會有一則故事讓人聯想起洛式神話。M.R. James的《Canon Alberic》背景設置在圖盧茲附近的法國比利牛斯山脈。Algernon Blackwood將《Ancient Sorceries》放置在法國北部,以及上薩瓦省的《Wayfarers》。Edith Wharton的《Kerfol》發生在布列塔尼。Phillip Jose Farmer在其中最新的一部小說《Image of the Beast》中對吉爾斯·德·萊斯和聖女貞德兩名法國角色形象的使用奇怪而富有挑釁意味。
根據洛夫克拉夫特《死靈之書的歷史》所述,法國巴黎的國家圖書館收藏有《死靈之書》的拉丁語譯本。
Stephen Rawling的模組《Glozel est Authentique》(出自同標題the T.O.M.E. book)發生於法國中部一次著名的考古挖掘中。Ugo Bardi的《馬賽的秘密》(出自芝加哥之王,Chaosium, Inc.)舞台是法國同名港口,該城市活躍的地下犯罪團夥將調查員捲入其中。此外還有Sam Johnson的《No Man’s Land》(Chaosium, Inc.),故事背景設定在一戰期間的西線,可作為《東方快車上的恐怖》戰役的絕佳前傳使用並提供了使調查員認識彼此的機會。
德國——除了Hans Heinz Ewers之外,德國恐怖小說作家最讓人聯想起那些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的人們。其中最容易找到的譯本是E.T.A. Hoffman的。其他人(按字母表順序排列)包括Johan August Apel,Baron Fouque,Johann W. von Goethe,Wilhelm Hauff,J. Wilhelm Meinhold,Johann von Schiller,以及Johann Ludwig Tiek。還有一些格林兄弟寫的民間故事,它們不僅嚇人並且時常會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洛夫克拉夫特有一本格林兄弟故事集,他在信件中有提到過它們。1920s的德國充斥著不少真實恐怖故事,其中最可怕的莫過於納粹黨的崛起。守秘人也許會對一個叫Organization Werewolf的組織感興趣,他們的首領是Fritz Klappe,使用類似骷髏旗的旗幟。
Georg Grossman則是規模較小一點的恐怖事件元兇。他是一個在1921年被捕的令人髮指的殺人狂。根據當局在他床下發現的證據,此人在數周內殺害了至少三名婦女。Grossman實際上在黑市販賣人肉,1925年,“漢諾威吸血鬼” Fritz Haarmann被處決,1931年“杜塞爾多夫吸血鬼” Peter Kurten緊隨其後。另一個臭名昭著的德國大屠殺兇手Stubbe Peeler生活在十六世紀的科隆。
洛夫克拉夫特的圈子並不是很青睞德國,但依舊存在Robert Bloch的《Head Hunter》和Eddy C. Bertin的神話《Darkness, My Name Is》。也許德國最致命的驚悚地點是英戈爾施塔特,弗蘭肯斯坦在這兒上了大學並進行了他的實驗。哈茨山脈常常縈繞著狼人故事,包括Frederick Marryat的《The Phantom Ship》,這篇文章以不同的標題被再版了許多次。Vernon Lee的《The Lady and Death》舞台在德國。Algernon Blackwood的《Secret Worship》發生在德國南部,以及M.R. James的《The Treasure of Abbot Thomas》設置在斯泰因菲爾德。同樣值得一提的是Bram Stoker的《The Squaw》,背景是紐倫堡。洛夫克拉夫特自己確實有譯本而且讀過它。
根據洛夫克拉夫特《死靈之書的歷史》所述,《死靈之書》的黑體版本在十五世紀的德國印刷。
希臘——希臘是洛夫克拉夫特的《樹》和Robert Bloch的《The Seal of the Satyr》兩篇的背景所在。
古希臘神話元素經常出現在非希臘背景的故事中,尤其是潘神和美杜莎(或者只是她的頭)。這些也可以在他們的地盤上找到。洛夫克拉夫特使用的是修普諾斯,希臘神話中的睡神。
洛夫克拉夫特的Commonplace Book一書的第三個條目涉及了希臘:
[3] The shores of Attica respond in song to the waves
of the Aegean.
雅典是Matthew J. Costello的單人冒險戰役《Alone Against the Dark》(Chaosium, Inc.)中的重要地點。克裡特島海岸一個曾經的麻風病人聚集地在《Legacies of the Renaissance》(Chaosium, Inc.)的一部分被作為了背景舞台,這本專著的作者是Alan Kissane與Dr. Robert Francis,他們甚至建議說去克裡特島最簡單最快的方法就是先乘辛普倫東方快車去威尼斯,再從那裡搭蒸汽船去目的地。
荷蘭——最為著名的荷蘭恐怖小說作家可能是Dr. Herman Schonfeld Wichers,她以筆名Belcampo進行創作。洛夫克拉夫特的《獵犬》有一部分背景設立在荷蘭,J.S.Le Fanu的《Schalken The Painter》亦是如此。Glyn White所著《The Return of the Hound》出自《The House of R’lyeh》(Chaosium. Inc.)描寫調查員被一版正在出售的珍貴《死靈之書》的前主人所吸引至其被謀殺身亡的約克郡的故事,而案件的嫌疑人則在阿姆斯特丹自殺身亡。本作時間設定在了洛夫克拉夫特的《獵犬》之後。
匈牙利——匈牙利常常被作為神話故事背景使用:Robert E. Howard的《The Black Stone》。Algernon Blackwood的《柳樹林》舞台是捷克邊境。
幾乎沒什麼國家能比匈牙利有更豐富的有關真實或是傳說中的吸血鬼的記錄資源。前者的例子是著名的巴托里伯爵夫人,她於1611年受審,被控以咬頸的方式殺死了650名女孩。多數關於吸血鬼的書籍中都隱藏了細節。1720年匈牙利的Haidam村發現了一個絕佳的不死吸血鬼案例。
Ted Shelton的模組《The People of the Monolith》基於Howard的《The Black Stone》改編而成,收錄于《猶格·索托斯之影》(Chaosium, Inc.),作為Cthulhu Classics和《猶格·索托斯之影》第二版的一部分分次再版過。Doctor Nyugati是Alexander Leithes的冒險《Five Go Mad in Egypt》裡面的反派,《Investigating the Sphinx Tomb 》(Chaosium, Inc.)將其故鄉設定在匈牙利,本地人László Dózsa寫的《Mysteries of Hungary》 (Chaosium, Inc.)一書中則可以直接探索這片土地。
意大利*——人們最熟悉的意大利驚悚作家也許是Dino Buzzati。特別值得一看的是Vernon Lee的作品(她寫的故事和《Ravenna and her Ghosts》都不錯)以及F. Marion Crawford(《For the Blood is the Life》,背景卡拉布里亞)。
洛夫克拉夫特和他的朋友們不怎麼寫關於意大利的文章,但還是留存有Robert Bloch的《The Fiddlers Fee》。這是高雅的哥特小說中最受歡迎的場景設定,尤其是第一的,Horace Walpole的《The Castle of Otranto》與Anne Radcliffe的《The Mysteries of Udolpho》。
《The Wonderful Tune》,作者J.D. Kerruish (阿爾卑斯), 《The Olive》,作者Algernon Blackwood (里維埃拉),和《A Tale of Terror》,作者Paul Louis Courier (卡拉布里亞極南端)中出現了意大利的不同地區。同樣值得注意的有E F. Benson的《Caterpillars》和Marghanita Laski的《The Tower》。
根據洛夫克拉夫特《死靈之書的歷史》所述,十六世紀的意大利印刷過希臘語版本的《死靈之書》。
洛夫克拉夫特的Commonplace Book一書中涉及了一些這地方的資料。意大利語中的恐懼一詞為La figlia della Morte——意為死亡的女兒。
[74] Italian revenge – killing self in cell with enemy –
under castle.
[129] Marble Faun p. 346 – strange and prehistorick
Italian city of stone.
最後提到的是《The Marble Faun》;或者納撒尼爾·霍桑的《The Romance of Monte Beni》。頁碼大致是1887年的Houghton Mifflin版本,洛夫克拉夫特有這本書。
Gregory W. Detwiler和L.N. Isinwyll的模組《The Songs of Fantari》出自《Fatal Experiments》(Chaosium,Inc.),其背景位於西西里北部小島嶼上。Tim Wiseman的《Tatters of the King》(Chaosium, Inc.)其中一部分發生在米蘭,而在作者László Dózsa,出自《Christmas in Kingsport》(Chaosium, Inc.)的模組《Christmas in Venice》中,調查員們將幫助一個深受詛咒的人。
立陶宛——Sir Gilbert Campbell.的《The White Wolf of Kostopchin》其中一個場景所在處。有人認為“vampire”一詞可能來源於立陶宛語動詞wempti,意思是“喝”。
摩納哥——作為背景設定來講摩納哥可能更適合P.G. Wodehouse的小說而非驚悚類型的。一些有關賭博的恐怖故事可以搬去這裡;試試普希金的《黑桃皇后》。
挪威——最知名的挪威恐怖小說作家大概是Knut Hamsun,即《The Apparition》等故事的作者。背景在挪威的包括M.P.Shiel的《The House of Sounds》。
世上沒有什麼比漩渦(Maelstrom)這種怪異的自然現象更適合角色扮演遊戲的了。最著名的有關故事一定是坡的《捲入大漩渦》(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om)和德雷斯/肖勒的合作小說《大漩渦之卵》(Spawn of the Maelstrom)。
Marcus L. Rowland的《Nightmare in Norway》(Games Workshop出版)中一名未來的國會議員請調查員小隊前去調查一起神秘死亡事件。挪威北部海岸及更遠的地方是Adrian Pommier所著《Age of Cthulhu,Vol. IV: Horrors From Yuggoth 》(Goodman Games)的背景,該模組講述調查員參與對失蹤極地探險家General Umberto Nobile和Roald Amundsen的搜索工作的故事。
波蘭——哥特作家Count Jan Potocki是波蘭人,但這個國家似乎與恐怖小說沒有太大緣分。值得一讀的是Basil Copper的《The Vampire in Legend,Fact, and Art》,故事發生在波蘭。當地吸血鬼會在夜裡敲鐘呼喚著即將死去之人的名字。其中wieszczy雌雄皆有,upier為雄,upiercsa為雌。wilkolak就是指的狼人。
葡萄牙——與西班牙相比葡萄牙吸引的恐怖作家較少,但二者都有宗教裁判。Frederick Marryat的《The Phantom Ship》中提到了葡萄牙宗教裁判所,但這是在殖民地果阿(colony of Goa)而非其本土。
即便1920s的葡萄牙有一個激進的反教權政府,這依然是個迷信觀念很重的地方。狼人被稱為laborraz,吸血鬼則是bruxsa。後者喜歡小孩子的血;它白天是一副女性模樣,而夜裡會變成鳥。
羅馬尼亞——羅馬尼亞是MP. Meek的狼人故事《The Curse of Valedi》的背景舞台,但這更以其吸血鬼故事聞名遐邇。弗拉德是羅馬尼亞人,而特蘭西瓦尼亞是該國的一個西部省份——這裡因Bram Stoker的《德古拉》故鄉而出名。羅馬尼亞的民間傳說中有很多吸血鬼:the varcolaco,the murohy,the strigol,和the nosferat。最後一個除其他以外還會使丈夫們不舉。在這個國家的東部,瓦拉幾亞徘徊著strigolu(往體內塞炸藥可以殺死它)和Moldavia the drakul(會帶著腦袋上的棺材一起出現)。
Keith Herber的戰役《來自猶格斯的真菌》(Chaosium,Inc.)中《Castle Dark》章節的背景位於羅馬尼亞,它再版於《Curse of Cthulhu》並添加新材料後修訂為《Day of the Beast》。
聖馬力諾——聖馬力諾共和國不大——1920s只有38平方英里和13000人口。該國於十一世紀獨立,完全受意大利驚悚氣氛所影響。意大利的故事也能搬到這來。
蘇聯——許多俄國作家偶爾也會寫點驚悚故事,比如托爾斯泰、果戈里、普希金、屠格涅夫和索洛古勃。更現代一點我們則有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Leonid Andreyev)和瓦列里·布呂索夫(Valery Bryusov)。值得一看故事有:以基輔為背景的尼古萊·果戈里的《維》(Viy)、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的《深淵》(The Abyss)、Valentin Katayev的《Our Father Who Art in Heaven》等等。吸血鬼包括會引起乾旱的upierczi與紫臉mjertovjek。Volkulaku意為狼人。
E.S. Erkes有兩個蘇聯模組,都是T.O.M.E.出版的;一篇是出自《Glozel Est Authentique》的《Secrets of the Kremlin》,故事發生在莫斯科,另一篇為《The All- Seeing Eye of Alskali》,地點克里米亞,出自《Pursuit To Kadath》。正如書名所示,《Age of Cthulhu,Vol. 3: Shadows of Leningrad》以列寧格勒為舞台,書內還探索了俄羅斯的古老秘密,Goodman Games出版。
西班牙——西班牙在恐怖小說作家之間享有了特殊的地位。優雅的哥特作家青睞意大利,但驚悚作家偏愛的是西班牙。有名的包括M.G. Lewis的《The Monk》(馬德里背景)、Charles Maturin的《Melmoth the Wanderer》(故事很長一部分都在西班牙)和Jan Potocki的《薩拉戈薩手稿》(The Saragossa Manuscript)。Felix Marti-Ibanez是一名西班牙作家,他的作品可能會引起讀者的興趣。兩個主要的歐洲克系神話故事中就有一篇是西班牙的——Frank Belknap Long的《來自群山的恐怖》。
根據洛夫克拉夫特《死靈之書的歷史》所述,拉丁語版本的《死靈之書》在十七世紀的西班牙再版印刷過。
瑞典——M.R. James的《Count Magnus》以瑞典為背景。Algernon Blackwood的《The Camp of the Dog》舞台設置在斯德哥爾摩北部的島嶼。
瑞士*——1816年,瑪麗·雪萊、珀西·雪萊、拜倫和波利多里在日內瓦湖畔聚會,使得瑞士在恐怖小說史上享有盛譽。最重要的作品是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博士本人就來自瑞士的日內瓦。
E.F. 本森的兩篇小說以瑞士為背景設定,分別是《The Horror Horn》和《The Other Bed》。Algernon Blackwood將很多故事都佈置在了瑞士,包括位於Dent Du Midi的《The Occupant of the Room》和《The South Wind》、位於侏羅地區的《The Lost Valley》與《The Attic》和瓦萊斯阿爾卑斯山的《The Glamour of the Snow》,以及《Initiation》。
土耳其*——土耳其作為歐洲伊斯蘭教的立足點能成為許多伊斯蘭相關冒險的舞台。也有人認為“vampire”一詞來自於土耳其語中的女巫“uber”。
根據洛夫克拉夫特《死靈之書的歷史》所述,公元950年《阿齊夫》(Azif)被君士坦丁堡的希歐多爾·勒塔斯譯為希臘語並冠以《死靈之書》之名。1920s的君士坦丁堡位於土耳其境內,易名為伊斯坦布爾。
Bob Gallagher等人所著的模組《Pursuit to Kadath》高潮部分設置於土耳其南部海岸;E.S Erkes的《The All-Seeing Eye of Alskali》開篇就在君士坦丁堡,之後才去往蘇聯的克里米亞。兩篇模組都出自《Pursuit to Kadath》,T.O.M.E.出版。
梵蒂岡城——作為一個國家的梵蒂岡城剛好適合1920s背景。1929年,羅馬問題通過《拉特蘭條約》得到解決,梵蒂岡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羅馬問題是十九世紀的遺留問題,當時教皇統治著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梵蒂岡當然是羅馬天主教的領地。Vernon Lee的《PopeJacynth》可能會引起讀者興趣。
南斯拉夫*——1920s早期,這裡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該國就處在吸血鬼出沒的施泰爾馬克和特蘭西瓦尼亞之間。十八世紀貝爾格萊德附近的Meduegna記錄了一個著名的吸血鬼故事。
從西北到東南看這個國家可以注意到以下幾點。在斯洛文尼亞,volodak就是狼人的意思。達爾馬提亞吸血鬼,the kuzlak,經常在廚房中亂扔盤子和燉鍋。克羅地亞的吸血鬼,pijawika需把它的腦袋砍下攜帶在胳膊下或兩腿之間。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的blautsauger背著一塊泥土試圖讓毫無戒心的農民吃下去,好將他們轉化為吸血鬼。黑山的vukodlak能化為一隻大狼。而塞爾維亞的vukodlak可以引起日蝕,mulo會在一個大爐子中烹煮女性。在馬其頓,想在別人臉上喝葡萄酒的人會變成vryolakas。
歐洲1920s以外時代的克蘇魯的呼喚模組
守秘人可能找到了一些歐洲背景的模組,但又對1920s這個年代缺乏興趣。從咆哮的二十年代開始,Bret Kramer的《Machine Tractor Station Kharkov-37》(Chaosium, Inc.)將行走於蘇聯集體化的恐怖之中;而Chad Bowser的《冰冷的收穫》(Chaosium,Inc即將推出第四版)則設置在了斯大林時期的蘇聯,本模組調查員們是NKVD的特派員。再往前看,或許調查員會因自己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為西班牙共和國而戰的國際旅中服役而感到榮耀,並藉此發現藏於深處的奧秘,詳情見Rick Payne的《No Parasan!》,出自《Shadows of War》(Chaosium, Inc.)。這本書還包括了二戰時期的三篇模組,這段時間可在Achtung! Cthulhu(Modiphius Press)設定中更為詳盡地探索下去。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盟軍與納粹科學和古老的神秘知識交織而成的夢魘於一個已經被全球衝突的恐怖所吞沒的時代中進行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爭。
另一方面,Lucya Szachnowski和Gary O’Connell在《奇異紀元》(Chaosium, Inc.)中的模組《人間樂土》與Tim和Eileen Connors在《Red Eye of Azathoth: Unspeakable Adventures Straddling a Millennium》(Open Design, LLC)中的《Fires of Hatred Defile the Sky》兩篇都探討的是在西班牙宗教裁判下的神話影響。時間再往前推,Cthulhu Dark Ages和Cthulhu Invictus (Chaosium, Inc.)下的出版模組很多都設定在了歐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The Pastores: A Malefic Cult for Cthulhu Dark Ages》(Chaosium,Inc.),作者Thomas B. de Mayo,本戰役將要對抗的是一個盤踞於法國中心、顛覆了基督教的教團。除此之外還有Oscar Rios的《The Legacy of Arrius Lurco》(Miskatonic River Press),這是一部完整的Cthulhu Invictus戰役,其舞台從羅馬行至希臘,最終穿越了地中海。
時間回到1920s,很明顯,旅行在《東方快車上的恐怖》這本戰役中地位相當重要。Bret Kramer出自《Unbound Book #1》(Yog-sothoth.com)的《Baggage Check》開端有一名調查員將他的行李掉包換成了一個裝著堆奇怪物品與一本穿越法國、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和埃及的旅行手記的新“行李箱”。有時候調查員們想要或需要遠離火車。如果他們選擇乘坐飛機旅行,守秘人就可以瞧瞧Marcus L. Rowland的模組《Fear of Flying》,出自《Fearful Passages》(Chaosium, Inc.)。雖然Kenneth Hite和Robin D. Laws的《Shadows Over Filmland》為克蘇魯迷蹤(Pelgrane Press)而非克蘇魯的呼喚所用,但這本書取材於1930s的恐怖電影,主線是探索哥特風格的歐洲的冒險故事,這樣奇特而熟悉的歐洲大陸只有通過搭乘火車才能到達——或是也許,只能在調查員的夢境中實現。
銀幕上的列車恐怖
By Carl T. Ford
鐵路交通無疑是恐怖電影製片人的聖地,但此景直至1941年Walter Ford的《Ghost Train》(幽靈列車)以其可怖的傳說和雜耍式的幽默直擊了觀眾心靈才得以形成。影片講述了一群旅行者被困於傳說中有一列滿載著事故中喪生乘客的靈魂的幽靈列車在此停靠的康沃爾火車站的故事。據說那些能看見的列車的人都已經死了,雖然事實證明這個怪談是由同情納粹政權的軍火走私犯們傳下來的。
觀眾們不得不等到七十年代才觀賞到了更多超自然現象題材的電影。Amando de Ossorio的《La Noche del Terror Ciego》(1971)中介紹了他出現在《Blind Dead》系列的那些聖殿騎士團的僵尸們。他們在夜裡從墳墓中醒來,四處尋求著新鮮血液。電影大部分情節都發生在西班牙一座破敗的城堡裡,但其中一幕令觀影者難以忘懷:僵尸追逐著一名試圖登上路過的載客火車的女性,富有同情心的司機停下了列車讓她上來。然而亡魂們騎著他們那幽靈馬匹追上了機車頭,大快朵頤了一頓車上驚慌失措的乘客的血肉。一個哭泣的孩子踡縮於她母親的保護之下,後者卻已然死在了怪物嗜血的慾望中。
Gary Sherman的《Death Line》(1972)裡描繪了倫敦一個地鐵站的場面,這裡是一個食人殺手的家,他曾經是一群維多利亞時代的鐵路工人中的一員,這群人於幾十年前的一次塌方中被困在了地下隧道網中。在他的愛人死後,這個駭人聽聞的家族的最後一名成員開始尋找自己的替代者,將他的怒火和食人的慾望發洩在毫不知情的、獨自呆在站台上等待著最後一班回家列車的公眾身上。
同年,Eugenio Martin的《Horror Express》(恐怖列車)(1972)上映。在這部電影中,一位英國人類學家帶著他的最新發現登上了穿越西伯利亞的快車。旅行者們並不知道這個怪物其實還活著。當冰冷的桎梏開始融化,它便會逃出來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殺了那些乘客。
意大利的火車成就了Aldo Lado的《L'ultimo treno della notte》(1975)。兩名德國女學生在聖誕節期間乘坐一列通宵快車前往意大利。不幸的是,同車的還有一對精神變態的暴徒和一個有極端施虐傾向的貴族女人。
Brian De Palma的《Dressed to Kill》(剃刀邊緣)(1980)講述了另一個瘋子的故事。其中最出彩的一幕是異裝癖殺手戴著金色假髮、墨鏡和黑手套在紐約的地鐵上跟蹤一名應召女郎證人的畫面,這身行頭的刺客放在Argento的gialli(譯註:gialli為giallo複數形式,指二十世紀意大利驚悚文學、電影流派,Argento2009年推出了同名電影《Giallo》)中也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曼哈頓也是《Guillermo del Toro’s Mimic》(1997)的背景都市。科學家們研究出了一種名為“Judas Breed”的轉基因昆蟲以消滅一種會傳播致命疾病的蟑螂。雖然疾病被根除,但隨著食物的減少,Judas Breed進化成了能夠獵食人類的怪物。三年後曼哈頓的地鐵中失蹤案頻發。Judas Breed的突變體模仿著人類在城市下的列車隧道中築起了巢穴。
《Terror Train》(死亡列車)(1980)由羅傑·斯波蒂斯伍德導演,講述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列車上舉行的一個兄弟會化妝派對的故事。隨著機車在冬季的荒野中疾馳而過,一名殺手戴上了受害者的面具以逃避抓捕。
在Jeff Kwitny導演的意大利驚悚片《Amok Train》(鬼門關Ⅲ)(1989)中,一名火車工程師竟然就是撒旦本人。一群試圖逃離神秘主義者的美國學生意識到他們的火車滿載著殺戮慾望時已經太晚了。片中角色死於斬首、火燒和重擊。這部電影的特效很爛,但其中幾個精妙的死亡場景對於那些喜歡低成本恐怖電影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罪惡的享受。
超自然力量、自殺的邪教徒和世界末日威脅著那些Maurice Devereaux導演的《End of the Line》(地獄四重奏)(2007)片中不幸登上了加拿大孤獨的最後一班地鐵列車的乘客。緊急剎車在站點之間被推下時,乘客們發現自己和希望教堂的成員們坐在一起,他們剛剛收到了牧師的信息,要求在惡魔到來之前“淨化”這個充斥著不信者的世界。
在北村龍平改編自Clive Barker的《The Midnight Meat Train》(午夜食人列車)(2008)裡,一名攝影師試圖解開困擾了紐約地鐵系統100多年的一系列謀殺案背後的謎團。這一次殺手將受害者的尸體塞進了車廂,作為那些自己服侍的、早於人類出現的爬行動物的口糧。
倫敦的北線是一個古怪流浪漢的庇護所,他為Christopher Smith的《Creep》(地鐵驚魂)(2004)中一群在夜色中被意外困在了地下的旅客們帶去了恐懼。這個精神病患者的巢穴中有一個用來關押他的俘虜的裝滿水的籠子,以及一間曾經被用作是地下墮胎診所的手術室。
以上列表並不完全,但這些電影應該會幫助到那些打算在鐵路上進行冒險故事的守秘人。如果說僅僅是出於觀賞目的,我會選擇把《Horror Express》(恐怖列車)、《Terror Train》(死亡列車)與《Death Line》單獨挑出來推薦給你們,前兩部是明確的鐵路旅行中的噩夢,而最後的則是那些能在鐵軌上實現的可怖想法的體現。“當心門!”
東方快車上的新聞
請記住只有全國性的大報刊才能在報攤上找到當日印刷的新報紙。美國的報紙到達歐洲城鎮可能得花上幾周的時間。外國人可能會因各種戰爭的謠言和危言聳聽的頭條感到恐慌。當地報紙能在東方快車上買到,外國的也可以。
試圖尋求翻譯的調查員可能會引起交談。使用右邊的標題作為對話的開始和乘客間談論、爭吵的話題,或僅僅是當作列車上的佐料以提醒調查員他們生活在動蕩時期的事實。
英國報紙:《泰晤士報》(The Times)、《標準報》(The Standard)、《郵報》(The Mail)。
法國報紙:《費加羅報》(Le Figaro)、《巴黎人報》(Le Parisien)、《論壇報》(Tribune)(英文)。
德國報紙:《世界報》(Die Welt)。
插圖配字
Pdf12頁 喬治·納吉麥克。
13 CIWL曾用標誌。
14 1900年CIWL車廂圖景。從左至右:盥洗室、餐車、夜間臥鋪車廂、一輛頭等車廂的主廳、日間臥鋪車廂。
15 一輛頭等車廂的主廳內部。旅行舒適而令人享受。
22 頹廢的優雅。
23 日間臥鋪車廂、夜間臥鋪車廂和臥鋪車廂的盥洗室。
24 在優雅的餐車裡舉行的晚宴是東方快車每日的亮點,可長達5個多小時!
25 浪漫的終結處,駕駛室。
29 上:一九二零年辛普倫東方快車的路線圖原件:從倫敦經過巴黎和威尼斯,最後到伊斯坦布爾。
下:在巴爾幹半島,一場暴風雪使火車停駛。積雪達到了窗戶的高度,火車內部的溫度驟降至50度以下。
32 上:請上車!
下:普瓦西。
34 1923年防彈背心的測試。
36 Goliath“巨人”1918年一開始被設計的是重型轟炸機,可以搭載12-14名乘客。
37 Goliath“巨人”內部。
38 英里航程。
50 Robert Fludd的論文以豐富的歐洲風格寫就。這就是擬像被提到的地方。
52 費南尼克伯爵,十八世紀晚期在普瓦西莊園最後幾日留下的畫像。
55 當費南尼克的其他同族們可以成群地自由行動、飽腹解渴時,伯爵卻只能低調生活。
65 Bram Stoker,《德古拉》的作者。
67 卡西莫多,《巴黎聖母院》中的一個場景。
68 一台打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