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要我写评价我是拒绝的,但有人说想看所以我还是写了。既然我是GM,那本文就无可避免地会包含剧透。
不是什么专业踢人屁股人士,所以也就提到什么写什么。首先开这本书完全是个巧合,群里几乎年年夏天都在开出版物战役,所以今年也不例外。(真的有人会想看我抒发对coc官方战役的痛恨吗?
这个团从我年初买书但没打算开到六月开始考虑开什么团时突发奇想拿出了这本书经历了剧变。
我对DG本身是不怎么感兴趣的,不如说我对coc本身的兴趣就很低落,几年前的翻译也只是兴趣使然顺手玩了玩,打开书之前我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coc的无数个小老弟那个年代。然后开书第一眼我看到的是呃……除了印刷体以外满书的红字和蓝字,哦其实还出现了第三个字体,但那是谁呢?这里就不提了。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把戏(顺带一提一直到我看完这书我都没读懂哪里有特别meta攻击的地方),读起来让我想起读书时几个朋友一起看书或者写文章然后互相留下留言的感觉。哈哈,说真的,每次看到巴尔和玛尔巴斯在书上写写画画都能让我很开心,我很喜欢这两个NPC,他们很可爱,总是能给予玩家们百万吨的伤害。狡猾的达兰也很可爱,我一直希望PC什么时候能给他一拳报仇,但是,唉,这有什么
意义呢?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排版和展示材料非常精致,这也是我结团之后破天荒地发了PDF的原因,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至于带起来的时候,这本书其实让我非常痛苦。带了好一段时间的原创团(可以随意吃书)之后这本书从海量的人名到时间都雷普了我的脑子,真想让你们看看我的备团文件夹里114514个md文档和我手写在餐巾纸(对!)、A4白纸、笔记本、打印出的文献背面和其他无数纸质媒介上的字迹。由于这个游戏故事在时间上是闭环的,这导致我在前面犯的任何一个错都可能会在后面给我带来一堆麻烦。开始带团时束手束脚的感觉非常明显,我经常来回查看时间线去看我是不是刚刚说错了什么。再一个就是这本书的NPC列表真的是太太太太他妈
长了,甚至一开始要从外貌上给予各位NPC一个能让人记得住的特点,否则在日后他们真的登场时玩家很难记起来这是谁。对于人物描写平板化严重的人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把整个故事摊开来会发现事件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它通向了一个没有人会快乐的方向,用比喻来讲就像所有人都被太阳引力给缓慢而无法逃避地引向了黄衣王和卡尔克萨。祸根到底是20年前埋下的还是自打中世纪起一切就无法挽回了?又或者说,作为被戏剧创造出来的造物,这个世界是否从它存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一出巨大的木偶戏?
玩家一开始害怕的是夜楼那些莫名其妙的显灵,到第二章时他们便会接近真相。黄衣之王的影响力在1995年似乎还只是个鬼屋式的故事,当PC离开麦卡利斯塔,一切就会恢复原样:纽约还是纽约,那个不夜城,家人和朋友在过着平静的生活,不论怎么看,不正常的人都是PC自己。
而到了2015年,当玛尔巴斯将行动名称告诉所有人,当印月这个词再次出现在玩家的面前的时候,他们会想起20年前自己在纽约的那幢鬼楼的那间公寓里追寻那个失踪的女孩的蛛丝马迹时从一台二战时期的遗物里听到的断断续续的留言。
终于,它扩散到了外面。
不对,这句话应该是用完成时吗?到底是1995感染了2015还是2015感染了1995?然而思考这种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谎言而已,它是爱丽丝故事里的无意义的废话。唯一真实的事情似乎只有坚信自己曾经活过的PC,每当PC否认世界不过是一张纸时我都很触动。我认为这是只有本团的玩家做得到的。事后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让我们来回味一下那句话。
有一天,他开始谈论说他的整个生活实际上是一出巨大的正在上演的戏剧,由一些看不见的超自然实体(比如神祇)操控。当他越来越多地谈到这一信念时,他的职业道德依然闪耀着光芒。
那个人问我,这里的光芒联系到后来瓦克看到的光,是不是其实就是游戏里的那个腐化度的体现?
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尽管在本团中从来没有人做出过非常正义的发言,但在PC拒绝因为这世界只是一张纸就要放弃一切的时候,你也可以认为是他们作为人的职业道德依然在闪耀光芒。即便整个世界都在崩溃,所谓的现实已经完全摆在了面前,这个团队还是在为自己各自追求的东西前进。
你真的能说他们在找的东西有什么用处吗?其实没有。如果此世不过是一块纸板布景,而你我不过是提线人偶,那不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乃至工作和信念似乎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你可以悲观地认为自己的爱情也是安排好的戏剧的一部分,但放不放弃它其实是另一回事。你看,即便世界在无声地毁灭,米里亚姆还是在寻找她的儿子。
但令人痛心的是这个故事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2015年的PC们终将发现事情就像镜像一般颠覆,对于玩家来说也是一样的,每次我要求过理智检定的时候,他们都已经习惯只有失败的人才能找到出路,而这一点在卡尔克萨的交战区尤为明显而绝望。镜子在这个战役里是个非常微妙的意象,两个伊提隔着哈利湖的水相望而不可及,这也是一种镜。所以,二十年之后PC会明白"不正常"的已经不是他们自己了,而是周边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个人。他们似乎只是在顽固地拒绝承认这个事实。
可以说,直到把瓶子递给林茨的那一刻,看起来都还是有希望存在的。纵使先前已经有无数的线索表明时间在闭环,但只有玩家真的开始面对自己创造出了《黄衣之王》的时候,这个事实才露骨地掀开自己的面具,希望才真的破碎了。
从故事上来讲,我挑不出什么特别大的刺来(当然arcdream还是照例有些东西比较没品)。它的逻辑清晰,而且效果绝对是惊人的。
遗憾的地方是在我看来它的节奏让我不得不抛弃一些很有趣的情节。这本书分成四章,节奏基本上很明显地在加快,第一章大家还能顺手去吃个饭什么的,第二章也还算悠闲,到了第三章就是搏命的时候了,说得再好都不太可能在那种通缉的情况下多在外面呆几天,至于第四章……总之战役就像前面过山车在慢吞吞地爬坡,到最后就开始狂奔下坠直到把所有人都给摔死,一旦破坏了后面的快节奏团里的效果就不太好了,因为,怎么说呢,世界在崩解,它可不会等你。
其实最后是有别的结局可选的,它给予主持人的权力非常大,大到可以判断角色的生死。于是我选了一个无人生还的结局,虽然会让角色相当痛苦,但我认为这是最符合这本书的主旨的。
整本书几乎没有什么克苏鲁元素在,深得我意,毕竟比起爱手艺我其实更喜欢钱伯斯和布洛赫啊擦死啊之类的人的文章。玩家一开始以为会有拜亚基什么的,但很快他们就摒弃了这一点呢哈哈。不过纽约的提斯纸业这个烂梗还真是过不去了啊。
本战役里也很少见地没有多少B级片场景,最恶心的估计就是护士长家里把菲利普拔出来和喝茶那时候吧。多数时间这本书都很优雅,大概吧。
我觉得这本书前摇也很长,尤其是夜楼那一堆奇奇怪怪的小场景让我觉得我变成了一个不可交互的放映机。不过这类游戏都存在差不多的问题,正所谓要有重力势能你得先爬上去,所以大家才能毫无顾忌地被重力拖死在地面上。
(我连快车都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目前就写这么多吧。一句菲茨杰拉德的话送给各位玩家。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