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内容仅供爱好者学习研究参考,不得作为商业用途果园IP网址: 45.79.87.129 IRC: 47.104.23.230 (GB-6667/6668/6669)查看你的订阅:点击这里 查看最新帖子:点击这里最新开团寻团:招聘广场 最新跑团工具:使用指南需要注意事項:果園風紀 便捷路标指示:果园导航
全卷譯畢——我要帶著這個難以言喻的心情入睡,感想就先不寫了。
開始大修譯文寫感想。一周後再見。
先來分析故事。我先前提過坎伯神話學的「英雄旅程」概念,這個故事原型被認為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記憶,可能自人類組成社群,圍著篝火講述故事時就已經開始。這個故事原型的普遍歷程,是英雄接到歷險的召喚,在導師幫助下自平凡世界跨越門檻,克服門檻守衛,進入非凡世界冒險。在旅途試煉中邂逅盟友和敵人,一路進逼到洞穴的最深處,在歷經苦難折磨後得到獎賞,帶著寶藏靈藥踏上回歸之路,治癒世界。 這個故事型態中每個元素都只是原型,可以重複出現、重疊、順序也沒有一定。幾乎所有人類傳承的故事都看得到影子。而《伐爾多利亞戰狼記》也處處能發現這集體潛意識的痕跡。在這次苦耐折磨的階段,雷格納姆經歷了心之危機。這種危機,在坎伯神話學中代表英雄心靈陰暗的時刻。可以是英雄漸漸消失的武裝,也可以是愛情戲中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處境。而在愛情故事裡,這種危機往往就在感情戲或與摯愛分離的場景中。希絲過去的作為,令雷格納姆等人獲得羅蘭與芙拉姆兩名盟友。在盟友的援助下,英雄向難關發起挑戰,進入深淵面臨「最大恐懼的時刻」。雷格納姆是失去希絲。希絲是失去能待在雷格納姆身邊的自己。巴恩是復仇路上不得不做個了結的朱奧。安則是失去自己的存在價值,要去面對徹底失敗後的第一場戰役。然而,由於英雄勇敢地對抗死亡與恐懼,所以他們得到「獎賞」。其中之一,便是營火聚會。在歷劫歸來後,英雄圍坐在篝火旁(或類似的事物),一起回顧最近發生的大事。這是逃過死劫後暫時放鬆的時刻,也是追憶過往或懷舊的機會。藉由這個回憶或交心的恬靜片段,觀眾也得以更了解故事的角色。〈篝火下的傾訴〉這一段便是該元素的具體實踐。當然〈兩人的誓約〉也是。而至高折磨之後也是安排情愛場面的好時機。因為在遭遇緊要關頭前,英雄都稱不上是真正的英雄。唯有他們展現犧牲的精神後才真正擁有被愛的資格。無論是希絲獻身誘敵,還是雷格納姆隻身潛入救援都是。在「獎賞」這一階段,英雄贏得他尋覓的東西,也經歷深切的自我認知過程。雷格納姆得到希絲的愛,也直面自己對希絲的需要。而作為「獎賞」的另一種變形,這個階段又被稱作「掌握寶劍」。英雄將在跨越苦難試煉後脫胎換骨,得到新的力量。以雷格納姆為例,便是重新湊齊的〈群狼〉。而獲得寶藏後,英雄就得踏上回歸之路。在本故事裡,便是讓伐爾多利亞回到和平。然而在達成這一目標前,英雄必須接受最後的考驗階段「復甦」,在此一階段英雄必須再度面臨苦難折磨,確定英雄是否真的學到教訓、有所成長。其中常見的呈現形式便是與敵人的最終對決。而決戰不僅是第二次苦難折磨,也讓雷格納姆去面對敗給陰影、化為陰影本身的另一名英雄——拜巴洛斯。某種意義上,他也是擋在「未來」前的門檻守衛。同時這也是神話傳說和戲劇中百用不膩、永不落伍的題材:年輕人挑戰長輩。這部分我先留到在後面雷格納姆的部分再繼續談。在復甦的階段中,英雄會在不同的層面經歷高潮——心智、情緒、肉體,或是抉擇的高潮或現實中的對決。英雄將會瀕臨死亡或真的死亡,然後復活。面對手執魔劍,以混沌災害摧毀整片戰場的拜巴洛斯,雷格納姆眾人幾近覆滅。眾人透支一切力量,偕同〈群狼〉全力之下才好不容易打敗他。然而在復甦階段的最後,就像戰士為了不將殺戮後的死亡帶回部落必須洗去血汙那樣,作為淨化,英雄需要犧牲或放下。本作中的體現,便是巴恩的離去。而「復甦」 也會呈現出英雄的改變。象徵著英雄的舊自我死去、以新的自我復活。巴爾多林德一幕,雷格納姆脫離過去那不成熟的冒險少年形象,以堂堂王者的姿態去會見大工房同盟盟主。之後還揮別過去在感情上的軟弱,向希絲求婚。雷格納姆不僅將和平帶回伐爾多利亞,為〈群狼〉的歷史寫下榮耀的一頁, 也帶著愛情的寶藏回到平穩的生活。並以婚禮(許多故事愛用的方式)收尾,以嶄新生活的希望照亮即將迎接的未來,治癒了這個留有戰爭爪痕的世界。故事最後以交代眾人後續的尾聲作結,果斷地將故事結束。讓跟隨英雄旅程迴圈的觀眾到此罷手。當然英雄的旅程還會繼續下去,但故事就到此擱筆,餘留給讀者自由想像後續。故事就此落幕,一如眾多傳統的英雄故事那樣。讓人在闔上書頁時,感到心滿意足。或許正是因為這個故事符合潛藏在人類心底的盼望,所以才會如此讓我心醉嚮往。但若不是那些角色淋漓盡致的表現,就算再怎麼符合這個故事進程,也是無法打動人心的。所以接著就讓我繼續來談談對每個角色的感想吧!
首先來談雷格納姆吧!決戰前,他不僅收復所有國土,爵位凌駕准子爵的父親,還以盟主的身分統合周邊諸國,最後還繼承了先父的劍。雷格納姆終究超越了自己的目標——父親,以王者之姿赴決戰之約。而最後,他也真的超越了拜巴洛斯。去直面拜巴洛斯所不敢面對的可能性「未來」。他不再是那個懵懵懂懂,沒有自我信念的少年。在最後決戰他與拜巴洛斯交錯的劍刃和言語中,他堅定地闡述心中的答案。連上第二卷萌生的信念「目的:擁抱無數的夢想,予以實現」,做為一名君主,作為一個人,雷格納姆的夢想便是那些還未實現,等著人們去抓住的「未來」。而前面我提過雷格納姆與拜巴洛斯的衝突,是戲劇的經典戲碼之一:年輕人挑戰長輩。雷格納姆與拜巴洛斯。這兩個性格相似的人,卻因為對「未來」的看法不同,以致做法天差地別。拜巴洛斯說過,雷格納姆就像年輕時的他。還對人民抱有天真的幻想。由此我們可以依稀知道,拜巴洛斯曾經和雷格納姆一樣。但他失敗了。代價是賠上他的友人。而害怕喪失的他,心確實已經老了。長者會以自己的經驗和力量,打壓後來趕上的年輕一輩。這種衝突,是知道陰影的可怕、妥善武裝的舊自我,去對抗不成熟、急於成形的新自我。而只有克服陰影,令舊自我死亡或讓位。新自我才有誕生的空間。故事中,面對這個因為失敗經驗化為令人生畏的陰影、阻擋年輕英雄去路的老英雄。 雷格納姆不僅是武藝,精神上也勝過了拜巴洛斯。他跨越拜巴洛斯,選擇去面對帝王所不願面對的恐懼。而相較第一卷中身穿宮廷禮服卻迷惘不安的樣子,成長後的他已經篤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選擇什麼。想必無論今後會有什麼樣的未來等著他,他都能作為無愧於世的王者,和所有人一起,守護這整個世代吧?另外互為對比的雷格納姆和拜巴洛斯,一個身旁有著互相扶持的夥伴、家人、盟友和人民;另一邊君臨頂點卻始終孤獨一人。究竟哪一個才是王者真正該有樣貌,故事中沒有提及,若按照馬基維利所言甚至可能是後者。但我曾經提過,我發現其實雷格納姆的名字的就是答案。至於這個秘密就容我賣個關子,將這個驚喜留給其他讀者自己去發現吧。
再來輪到希絲。希絲這個角色真的非常搶眼。隨著故事進展,在第二卷卷末希絲甚至迅速竄升為女主角。不僅是戲份,感情層面也做了不少呈現。在第二卷卷末收復貝魯凱與阿姆爾時,雷格納姆不僅創造出戰旗,還率領盟國聯軍,令眾位君主追隨其後。當場景來到地上的遊廊,希絲在規律的廊柱間望見了宵星,彷彿雷格納姆是個她只能遙望而無法企及的存在。不管是無心還是有意,地上規律陳列的廊柱與閃耀天際的宵星分別象徵著兩人。那時希絲意識到,兩人同樣身為君主,卻有著如此懸殊的差距,宛若雲泥之別。當下,她內心應該是很悵惘的。甚至充滿了苦澀的哀傷。然而,可能是自我表現也可能是GM提示,她卻發現主星旁的伴星,意識到那顆伴星正是她自己。她們兩人,同樣是為這幽暗世界帶來光明的群星之一。雖然不若雷格納姆耀眼,但她確實在他身旁,也必須是。因此她決定了自己的天命,而這大大的影響故事的走向。若沒有這一段劇情,可能不會有第三卷為雷格納姆斷後的演出。也就不會有後來加速的感情戲。而〈暗之胎動〉的救出戰中,希絲的判定一路失敗到剩下最後一個信念,靠著戰旗效果重擲出CRITICAL,實在不可思議,簡直就像是因為雷格納姆才保住了自我。我只能說骰子女神一定很喜歡看戲,戲劇化到讓我不禁懷疑角色的天命真的影響著故事。而透過希絲這樣理解雷格納姆的角色與拜巴洛斯對談,不但深化了兩名王者的對比,也賦予了劇情深度,給了讀者認識拜巴洛斯的切入口。劇中各種精湛的演出和發言,作為女主角,希絲實在當之無愧。
接著是安。安這個角色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潤滑劑一樣,《皇帝聖印RPG》作為戰國RPG,一旦牽扯到軍情、內政、外交等劇情,若沒有魔法師都將難以進行下去。即使沒有魔法師PC,NPC的魔法師想必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作為角色間的緩衝,若沒有安她那特有的幽默演出,另外三人——特別是巴恩——將很難和其他人連繫在一塊兒。另外值得一談的便是關於安的感情世界。在故事前段部分隱約有著傾向雷格納姆的徵兆,然而最後卻不然。安確實被年輕的王所吸引。然而那是否是男女之情卻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安的確願意追隨作為王者的雷格納姆。本作中,相對年長的她一直處在軍師的立場,笑望著希絲的反應,十足是個隔岸觀火的成熟大姊姊。實際上她又是怎麼想的呢?其實田中天在第三卷即將發售前的完結紀念採訪中提到,當初在設計最後一話的劇本時,有徵詢過安的玩家有沒有意願加入女主角寶座爭奪戰時,玩家表示「本來我的角色感覺就很容易死,要是在那方面強出頭肯定真的會死的」,因此最後還是以希絲為中心構築劇情。也許是因為玩家見證希絲在第二卷末的表現,所以才選擇讓安自行退出。也有可能,是安對巴恩那樣貫徹自我的生存方式動了心。其實後者並不是無跡可循。雖然故事前段安對巴恩一直有著隔閡,除了對一心復仇的他感到悲哀,在心理上也隱隱提防著他。但在第二卷後,安對巴恩多了一層若有所失的理解。引用「這樣啊,這個人心裡有著不能踏入的部分」。在那裏,沒有我說三道四的餘地。在第6話中提到,安會去探望戍守邊境要塞的巴恩。而兩人終於在最後一話脫離微妙的對抗關係,變成能交心漫談的友人。在篝火下的宴會中,她接過巴恩喝過的酒,代表她其實已經能接受這個人了。然而那些表現都僅止於一種淡淡的情懷。但直到故事尾聲,望著離意已決的巴恩,原先那個性格輕挑、鮮少動搖的魔法師,最後道出的抱怨中卻挾帶著洶湧的感情。原來,她也只是個有著豐富情感的普通女子。引用安:……你這是何苦呢,復仇不是都已經結束了嘛。我在翻譯這段時,其實是很猶豫的。因為從原文單純的語句和標點,我解讀出兩種心情。一種是壓抑已久潰堤而出 ,另一種便是終於察覺到卻為時已晚的慕情。只憑著文字,我無法肯定。我想了非常久,非常久。雖然慚愧,但這部分可以說是先前拖延逾百日的要因之一。最後,我決定譯成現在這樣的形式。她是真心想要他留下。但她也很清楚她們之間是不會有結果的。況且這樣的結局才是巴恩所希望的。因此輕輕地揮手送別,或許就是她最大的堅強了。最後道別時,安又用回最初她調皮地替巴恩取的稱呼。那個只有她會這麼叫的稱謂,只屬於她的「尤利基亞的勇者先生」。對此,我都不知道該說是感動還是感慨了……繼續來談巴恩吧。
「這樣啊,這個人心裡有著不能踏入的部分」。在那裏,沒有我說三道四的餘地。
安:……你這是何苦呢,復仇不是都已經結束了嘛。
巴恩是這個故事能一直回到嚴肅場面的要角。自第二卷的回憶場景賦予了巴恩背景深度後,巴恩便作為異於其他PC的存在,再也無法曲從玩家。無論是無懼被混沌奔流吞沒的風險,執意留在坍塌的洞穴中與朱奧戰鬥到最後一刻,還是故事中所有令人動容的台詞。巴恩毫無疑問是這個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巴恩的離去雖然令人惋惜,但仔細一想,我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巴恩知道自己是個怪物,為了復仇,他吸收了全族人的血肉,是同胞們的怨恨形塑了現在的他。當傑法斯的威脅消失後,人們的日子將回到平穩。即便在這亂世中仍會需要武力,但他卻是遠超出單純武力之上的存在。他身上的怒與恨,以及曾經帶給人們的恐懼將會成為下個時代的負擔。以怨念鑄成的他,是不能存在於和平之中的。在夥伴們贏得的未來中,不應該再留下更多恐懼。因此,最後他為了讓自己是人的樣貌留在伙伴心中,為了戰友們的未來,才選擇自己離去。而且這劇情還是因為玩家的扮演使然。在決戰中雷格納姆這麼對拜巴洛斯說過:引用這個世界,可是屬於我們這些還活著動著的人啊拜巴洛斯!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懷抱著各式各樣的夢想走下去!我覺得正是雷格納姆的這些話,讓巴恩下了決心。因為狼群還要繼續前進下去,然而死者再卻也無法前進了。復仇既然已經結束,死者唯有離去。巴恩知道,身為只會破壞的死者,為了狼群的未來,自己非離開不可。因此我既沒有覺得這是刻意而為的悲劇,也沒有生氣,只是感覺……有點能理解了。另外,文中有些東西只藏在語感裡。下面這句話就是一個例子。引用巴恩:雷格納姆。能活在你的戰旗下 ,真的很愜意。然而也是時候了。原文並沒有明確寫出「活在你的戰旗下 」,若是按文字直譯,就只是「在你的戰旗下」。我不否認我在翻譯時,在措辭的選擇上動過私心。究竟是該做個公正的翻譯機,還是冒著曲解原意的風險添加自己的見解。還是說,當故事確實有著這樣的脈絡下,我該毫不猶豫去傳達這層涵義呢?我苦惱許久。每次重譯都是。最後,我決定去實行它。因為,那是我對故事的理解,也是我最大的心願。那就是巴恩曾經活過,以狼群一員的身分和夥伴一起活過。而在最後道別之時,那個身為怨念與憤怒的集合體,總是想著報仇和戰鬥的巴恩,居然關心起別人的健康。當我看到那段時簡直……這代表巴恩那滿是戾氣的心,在復仇結束後並不是空的。不知何時,他那顆心已被偷偷注入了溫柔。讓這個死者在最後的最後,以一個人性的存在復活了。劇情在最後不僅給了巴恩全新的目標,也救贖了巴恩和身為讀者的我。就像最後的旁白說的那樣,巴恩也從此不朽地活在讀者的記憶中。
這個世界,可是屬於我們這些還活著動著的人啊拜巴洛斯!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懷抱著各式各樣的夢想走下去!
巴恩:雷格納姆。能活在你的戰旗下 ,真的很愜意。然而也是時候了。
最後是總評。第三卷演技絕讚,無論是角色在絕望情勢下自暴自棄的無謀,民族滅絕的淒涼心境,愛情戲後的羞澀反應,或是敵我王者之間氣度衝撞的對白……我不敢置信這是一般玩家完成的演出,這根本是精心修飾後才有可能呈現出的文學劇情。與之相較,在那之前我所看過的RPG扮演猶如瓦礫。GM田中天也著實厲害,居然順著希絲假扮替身救主被擄的演出,安排讓她被敵營魔法師侵蝕心志、洗去信念,讓角色得以一層層地卸下家臣、父命的立場包袱,終能讓希絲以一名女性的身分來面對雷格納姆,最後竟然演變成愛情歡喜大結局。巴恩為了祭奠同胞帶著拜巴洛斯的屍骸離去時,眾人既沒攔阻也沒有慰留,因為他們理解他,因此只有表達感謝與友誼,而安小小地揮手送別透露角色間微妙的關係變化……他們若不是入戲,就是非常愛演。然而我覺得這個團有些可惜的地方,便是儘管故事中有著許多頗具魅力的NPC,卻只有拉度獲得有足夠的發揮舞台。儘管是因為與普拉奇亞的政治角力之故才讓拉度登場的機會增多,然而想必還是因為GM有所取捨。畢竟TRPG得以PC為中心進行故事的創作。若是小說的話,想必就能更全面的刻畫每個角色。當然,以PC為中心不代表就是要優遇他們。而是要將聚光燈打在PC們身上,以他們的行動為敘事中心。不過那也要玩家投入扮演才行。這個故事因為玩家的扮演出現多次高潮,故事進入尾聲時卻很平淡,平淡到讓我感到有些難過,因為平淡代表冒險即將落幕,而平淡才是冒險故事最普遍的結局。畢竟,人生不就是這樣嗎?高潮終將歸於平淡,而隨著平凡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有一天,祭典又會開始的。就像人的一生。而我也完成了人生一個重要的約定。感謝那些願意忍受我粗糙的文筆,觀看這個故事到最後的人,你們就是我翻譯這部replay的初衷。沒有這個初衷我是走不到這一刻的,謝謝你們!最後僅以我當初看完全系列的感言作結,這也是我衷心的希望。引用願這群狼都能獲得幸福——
願這群狼都能獲得幸福——
巴恩!!!!那个名字,那可是大魔王的名字啊!!!! 咳咳。恭喜完结感言,辛勤劳动见证于心,感激无语言表。好的故事需要有好的人来说,才能成为传说。咳咳。虽然是传统的英雄战记,但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其实也是寄托了人们对于英雄的向往。这个世界需要英雄(咦,为什么这么耳熟因为缺乏,所以向往。作为trpg来说规则只是一个模组(没有看过规则全部无法做出更多评价),pc们根据规则做出的选择才是整个故事的脉络和骨骼。由此来看规则设计方面就留下了足够的扮演接口,加上pc们足够会心在意的选择,骰子恰到好处的配合,书写人就足够烹饪出一道奇妙的英雄史诗了。而聚光灯为英雄,这也是英雄故事和冒险故事的区别之所。所以。什么时候你来打开聚光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