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在各地区地理中有特殊说明,以下事实是泛吉鲁通用的,也是生活在吉鲁大陆上的人们的常识:
吉鲁大陆存在魔法:吉鲁大陆的平民 -- 即使是最低下的农奴 -- 也了解魔法的存在。平民们常常能切身的观察到魔法的存在:法师在高塔中钻研魔法艺术、牧师的祈祷得到回应、出征的贵族武士手持燃烧的宝剑……尽管如此,施法者相对普通人来说仍然数量稀少。平民对这些超自然力量的使用者多少都会心存敬畏。而冒险者则更对魔法更为熟悉:他们清楚魔法可能造成的影响,也会有一两手对付施法者或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怪物的法子。相当多的冒险者本身就是施法者。
吉鲁大陆极为古老:从最早的有记载的历史算起,吉鲁大陆的智慧生物已经存在了接近一千年。但事实上,吉鲁的历史远远超过这一小段时间。吉鲁大陆的冒险者们偶尔会找到稀奇古怪的人造器物、以现有的技术无法仿制的魔法物件,以及埋藏在岩层下尘埃中的建筑遗迹。通常他们都会把这些人造物归于知识纪用人的身份行走在人间的神袛的创造。少部分思想开明的学者也提出过“人类之前的文明”之类的猜测,但这些文明的存在至今无法证实。
吉鲁大陆危险重重:虽然自科诺三神赐予了吉鲁的居民魔法文明以来,智慧种族在各地区都建立了稳固的据点,但毕竟人类还很年轻,人类文明还处于发展期。吉鲁的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是未经探索的蛮荒地带。在人类的村镇附近会有地精部落以抢劫财物为生,被教政国大军赶入深山的兽人虎视眈眈的伺机报复人类,强大的远古巨兽沉睡于人迹罕至的荒野深处。吉鲁的居民对常见的怪物种族绝不陌生。而冒险者则从不会缺少探险的机会。
智慧种族互相认可:人类、矮人、精灵、半精灵、半身人、侏儒,这些如今最常见的智慧种族在与环境的斗争中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在文明的发展完成了相互认同的过程。其他种族偶尔也会出现在智慧种族的聚居点之中,但他们可能不被欢迎甚至遭到攻击。一般来说,发达的地区和贸易往来频繁的城镇更容易接纳罕见的种族,而在蛮荒绝境中艰难求生的村落则更可能简单的将怪物种族视为潜在的威胁。(注:这个“常见智慧种族”的列表是对3E和4E极端不兼容的妥协。对不同的地区来说智慧种族所包括的种族可能稍有不同。另有一些地区可能特别厌恶/接纳某些其他种族。DM可以根据自己的战役需求来自行设置这些内容。)
吉鲁在上,俯视众生:几乎所有的智慧种族都信仰吉鲁神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神。在知识纪之后,神袛已经极少降临主物质位面,把真身显现在凡人面前。但虔诚的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祈祷与他的神沟通,甚至借用神力。
人间的统治者,集权或是联邦:吉鲁大陆大致上沿西北角到东南角的对角线分成两个政治实体:西南面的教政国与东北面的多尤盟邦。
教政国是以教廷为首的政教合一制国家。除了自身直辖的荣耀山地区之外还以分封王国的方式控制着周边的几个国家。教政国治下的国家严格遵循着以贵族为基础的封建君主制。所有人被分为四个阶级:神职人员、贵族、平民(奴隶口中的自由民)和奴隶(少量,主要是怪物种族和战俘)。所有的国王和不属于任何王国的自治领地上最高爵位的贵族都由教皇直接册封,并向教皇效忠。这些大贵族以相同的方式将自己的领地分封给自己的下级贵族(家臣),并接受后者的效忠。贵族的权力包括制定法律、征税以及训练军队等。贵族在自己的封地上有绝对的自治权,即使是国王也不能干涉贵族在封地上的作为。在教政国的人类社会中,由于贵族和平民的地位差距,正确的称谓成为了社交礼仪很重要的一部分。教皇应称冕下,国王称陛下,非贵族称呼贵族时需在名字或爵位后加阁下,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者“乡巴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例如平民对低级施法者称先生,对高级施法者称大师,对政府文职官员称大人,军事官员称长官等等。除了人类王国之外,三法塔、伊夫的矮人王国和索斯勒园林、利夫特园林的精灵们也与教政国有着名义上的从属关系。虽然矮人国王与精灵国王并不需要教廷的册封。非人类种族通常在使用称谓方面也没有人类那么严格。
相比之下,多尤盟邦的成员之间的关系要松散许多。多尤盟邦是由多个不属于教政国的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名义上的联盟。盟邦本身既没有政府机构也没有军队。各个国家地区自行管理自己的统治区。政权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最南边的尤尼文卡特地区的七城邦和法师把持政权的奥术群岛,到多尤地区矮人的传统氏族制王国,再到西北极寒的死灵地,地上地下双政治核心并行的奇异体系。鉴于多尤盟邦的这种成员国高度自治(或者不如说不相往来)的政治格局,成员国各自遵循着自己的社交习惯,互相看不惯对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也是教政国居民普遍认为多尤盟邦是野蛮未开化之地的原因之一
以下部分由于对吉鲁的现状影响极小,dm可以选择是否使用,PC则可以不必了解。如dm无特殊要求,PC的角色不会知晓以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