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戏棚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香港的戏棚大多在神诞和佛诞演神功戏,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
香港的戏棚由竹支构成梁柱并加上铁片覆盖屋顶及墙,提供简单遮风挡雨的环境。一般的戏棚,每次撘建需约两星期的时间。
在传统节日中,百姓为了酬谢神恩会举行一连串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更会筹集资金聘请戏班演出剧目作为主要庆祝活动。这些筹神的戏剧演出就叫做神功戏。
在香港而言,神功戏泛指一切因神诞、庙宇开光、鬼节打醮、太平清醮及传统节日而上演的所有戏曲。
醮或醮典为道教祭典仪式。举行醮典亦称打醮、建醮、造醮或做醮。醮的种类很多,如祈求或感谢神明庇佑的清醮,称为祈安醮;为庆祝寺庙或其他建筑物落成的“庆成醮”;祭拜瘟神的叫“瘟醮”;超度死于水火亡魂的是“水醮”或“火醮”。此外,尚有为神明祝寿的“神诞醮”和佛教盂兰盆会混合而成的“中元醮”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6%AE 太平清醮
祈安醮(“醮”,拼音:jiào,中古拼音:cieuh、粤语:音“照”),属醮的一种,各地区常有不同的名称如太平醮、平安醮、太平清醮、太平福醮、安龙清醮、清醮、清醮会、打清醮、清吉醮、祈安清醮、天醮、春醮等,属醮的一类,是道教一个传统仪式,亦是一民间习俗,为答谢神明的庇护之恩,并祈求风调雨顺、五业兴旺和地方平安。在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及香港一带特别盛行。[2]在香港,太平清醮是村民酬谢神恩、祈求国泰民安的盛大仪式,又以依赖渔业和农业为生的村民最为着重。不少乡村至今仍保留定期打醮的习俗,大部分清醮都称为太平清醮,少数则称为安龙清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B9%B3%E6%B8%85%E9%86%AE 神诞是指神佛的生日,也包括神佛的显灵日、得道日之类的日子。日本把这些日子称为缘日,是与神佛有缘之日,如神佛的诞生、显灵、誓愿等选定有缘的日子,亦是进行祭祀及奉养的日。信众相信在该日参拜的话,一般上相信会灵验。
近代以后,为神社等而进行的祭祀(露店等大量出现)的日子亦不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5%9E%E8%AA%95庙会,又称为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现代庙会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B%9F%E6%9C%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