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剑斗扩展规则
前言
魔改自模组:星野牧者中附带的剑道扩展规则,感谢前人栽树的同时,如果想要看到原版,可以去魔都搜索星野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刀剑级别:
本规则将所有的战斗用刀剑分为五个等级:
——————————————————
轻小型刀剑 1D4+1+DB(与工具刀之间的分界线依然模糊,刃长在大约30厘米左右的战斗刀具,如:肋差,战壕刀,战斗匕首,大型博伊刀等)
重小型刀剑 1D4+2+DB(刀剑作为正规武器的最小尺寸,刃长普遍在50厘米上下的短刀短剑,如:小太刀,罗马短剑,梅瑟刀,M2战术剑,战术斧等)
单手中型刀剑 1D8+DB(已经难以藏匿在衣服中,刃长在60厘米以上的单手随身刀剑,如:军刀,笼手剑,明清剑,侧剑,迅捷剑,长梅瑟刀,德式斗剑,片手使用的双手刀剑等)
双手中型刀剑 1D10+DB(用双手持握的刀剑,作为随身武器来说已经是尺寸的极限了,如:日本刀,长剑,大刀等)
大型刀剑 2D6+DB(全长往往超过一米四,脱离了护身武器的范畴,作为纯粹的战场凶器而存在,如:大太刀,巨剑,骑士长柄斧,苗刀等)
——————————————————
以上均可以使用【格斗(刀剑 基础值 25%)】进行运用
无法使用其他的格斗类技能来使用这这五种战斗刀剑(但可以进行投掷)
2. 刀剑的基本运用:
格挡:当你的敌人宣言对你进行攻击时,你可以使用【格斗(刀剑)】技能进行格挡,当你取得比对方更大的成功等级的时候,你将完全防御这次攻击。
此外,双方取得相同成功等级时,格挡的一方会完全防御下这次攻击。
在进行攻击时,手持更长更大的刀剑的战士往往会更有利,在规则之中,这意味着——
当战斗中的一方宣言使用
格挡动作时,【大型刀剑】对所有【中型刀剑】进行的进攻将享有
1个奖励骰、对所有【小型刀剑】的进攻享有
2个奖励骰。
同理,所有【中型刀剑】对【大型刀剑】的进攻遭受
1个惩罚骰,对所有【小型刀剑】的进攻享有
1个奖励骰。双手【中型刀剑】对单手【中型刀剑】的进攻享有
1个奖励骰。
所有【小型刀剑】对所有【中型刀剑】的进攻遭受
1个惩罚骰,对【大型刀剑】的进攻遭受
2个惩罚骰。
惩罚骰和奖励骰完全由进攻方进行投掷,格挡方维持原情况。
掩护:当你的敌人宣言对你以外的目标进行攻击时,你可以进行一次敏捷(DEX)检定,成功时可以消耗一次你的格挡或闪避动作,代替目标承受这次攻击。如果你在掩护时使用格挡,则此次格挡获得一个惩罚骰。
*如果你在你的行动轮主动宣言了掩护,则不需要进行敏捷检定。
*在使用《在战斗中移动》可选规则时,宣言掩护的目标不得距离你超过你的“速度(MOV)”米。
反击:当你的敌人宣言对你进行攻击时,你可以使用【格斗(刀剑)】技能进行反击,在此情况下,双方同时骰【格斗(刀剑)】技能检定。成功等级(Level of Success)较高的那一方对对方造成伤害,并且自己不受到伤害。如果双方的成功等级相同,那么发动攻击的一方击中对手,造成伤害。 倘若反击方的攻击检定结果落入“极限”成功等级,会如同主动攻击一般造成贯穿。
闪避:当你的敌人宣言对你进行攻击时,你可以使用【闪避】技能进行闪避。
如果攻击方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等级,则他对防御失败的对手造成伤害。若闪避方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等级,那么他成功的回避掉对方的攻击。如果双方的成功等级相同,则视为闪避方成功地回避对方的攻击。
战技:与原规则基本相同,仅追加格挡战技效果——
对手格挡:将发动战技方的格斗检定与战技防御方的格斗技能检定对抗,如果发动战技方取得了较对方为高的成功等级,则战技攻击成功(如果平手,防御方成功格挡)。
对手闪避:将发动战技方的格斗检定与战技防御方的闪避技能检定对抗,如果发动战技方取得了较对方为高的成功等级,则战技攻击成功(如果平手,防御方成功闪避)。
对手反击:将发动战技方的格斗检定与战技防御方的格斗技能检定对抗,如果反击方取得了较对方为高的成功等级,则战技失败,且战技防御方可以对发动战技方造成伤害(如果平手,战技发动方的战技攻击成功)。同时如果战技防御方选择反击并且反击成功,他也可以选择不造成伤害,而是同样对发动战技方进行战技攻击作为自己的反击。
如果发动战技方成功,他可以造成一个特殊效果,比如:
·将对手缴械,或是将一件对手持有的物品(比如一本书)夺下。
·将对手逼入劣势——可以选择让他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承受 1 个惩罚投骰,或是所有的盟友在对他发动的检定上获得一个奖励投骰(根据条件自由选择)。这种劣势可以自由描述:将对手压在墙上,拉掉他的裤带,等等等等。
·从被其他角色压制的状况下脱离——被对方压制的角色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回合进行一次战技检定,挣脱擒抱,锁喉以及类似的效果。如果他不主动挣脱,压制者可以选择一直保持控制他直到放手为止。
·将对手撞落悬崖,或是从窗户推出去,甚至是简单的绊倒在地。
如果条件合适,守密人可以决定远程战技攻击是否会对目标造成伤害——明显从二楼被人丢出去很难不摔伤。
一般情况下,一位玩家角色在一个战斗轮中最多正常使用1次攻击性动作(攻击、反击)、1次格挡与1次闪避。
每回合攻击两次的角色可以在一个战斗轮中最多正常使用2次攻击性动作(攻击、反击)、2次格挡与1次闪避。除非你完全用光了反击、格挡与闪避,否则你不会陷入[寡不敌众]。但是,如果你在用光了其中一个动作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该动作,你将会立刻陷入[寡不敌众](譬如拥有1次闪避的角色在闪避之后继续进行闪避)。
如同原始战斗规则,在你陷入[寡不敌众]状态后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反击与闪避,但是无法使用格挡,并且此时你的反击不造成穿刺伤害。同时所有在接下来对你发动的近战攻击检定可以获得一个奖励投骰。远程攻击不会享受此好处。
*在这个规则下,一回合通常默认为六秒
3.关于剑术流派与个人风格
当玩家决定将【格斗(刀剑)】技能数值加到 65 或以上时,玩家需要为自己的角色选择不同的剑术流派,并获得各个流派特有的加成效果。
而当玩家决定将【格斗(刀剑)】技能数值加到75或以上时,此时我们认为这名角色已经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同境遇的剑斗,并且在实战中获得了只属于自己的体会。因此,玩家可以选择将不同风格的剑斗倾向(我们这里称之为TAG)加入角色的剑术之中。在技能数值为75时,获得一个TAG,而当技能数值达到90时,获得第二个TAG。
里希特瑙尔传统(长剑/梅瑟刀/战斗匕首)
“以斩击对抗斩击,以刺击对抗刺击。”
也可称之为长诗传统(Zettel Tradition),这代表着起源于15世纪的德意志日耳曼武术系统。据传说,这一传统由大师约翰尼斯·利希特瑙尔(Johannes Liechtenauer)创立。据说他以全面而正确的方式学习和掌握了剑术艺术,但他并非孤立地创造了这门艺术。相反,他怀着学习和掌握这种正宗和真正的艺术的愿望,游历多国,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教导被记录在名为“Zettel”的长诗中,本意是为他的门徒提供记忆工具,并让那些未曾入门的人无法理解。然而,他的学生们,即后来的大师,对这长诗的含义进行了大量的评论和解读,这反而促使这门武术广泛传播,并在16世纪的泛德意志地区达到巅峰,以垄断的姿态存在了数个世纪。利希特瑙尔与他的密语长诗产生了今天所谓的 "日耳曼剑术"。在这一范畴内,无论是多么自视甚高的剑客,纵使他的剑术表现的受利希特瑙尔的影响有多小,或者某些元素与利希特瑙尔的学说有多么明显的不相容,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一处或是多处呈现出所继承的利希特瑙尔长诗传统。
以“先(Vor)”和“后(Nach)”作为一切根基的长诗传统,强调简练果决而干净利落的进攻动作以及其带来的强力的战局控制力。
该体系的剑士以“先”为战斗中的最佳形势,其是通过阅读对手的行动而控制战斗的状态,而 "后 "则是对对手的行动作出反应的状态。在该体系下,剑士必须始终努力在战斗中占据主导地位,即为“先”。
战斗过程中,剑士常在冷静分析和战术规划后,跨入上一步便能击中对手的‘出手距离(zufechten)’,发起猛烈而具有威慑力的攻击,使敌人处于守势,同时保持压迫和威胁,确保主动权在握。而倘若自身被迫陷于“后”之时,能够借由以五大“秘剑(Meisterhau)”为首诸多技艺熟练的将“后”转换为“先”,从而使自己重获主动权并且得以掌控战局。在一击未能得手之时也不应当犹豫,而是应该快速且流畅地对敌人最近的空挡再次发动攻击,利用连续不断的压制迫使敌方失能,从而一击制敌。
掌握理查特纳尔体系的调查员,在自身进入战斗后的第一击无视刀剑类型所带来的惩罚骰。每回合可以进行一次额外的[反击],这次[反击]将视为优势——即为当双方取得相同成功等级时,发动[反击]的一方击中对手并造成伤害。且执行[反击]时获得一个额外奖励骰。
梅耶体系(长剑/杜萨克刀/战斗匕首/侧剑/德式斗剑)
“剑斗之本质在于双方争取以智谋与速度,巧妙地,精准地,具气概地,以斩击与其他技术 (Handwork) 战胜对手。”
利希特瑙尔的教义成为整个日耳曼武术的主导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外部和内部的压力下不断成长和扩大。1570年,约阿希姆-梅耶(Joachim Meÿer,),这个传统中最后的大师之一,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环境的变化修改了先辈所流传至今的传统,并以此发表了一篇内容广泛的武术典籍——《击剑艺术的彻底描述(Gründtliche Beschreibung der Kunst des Fechtens)》,这构成了新兴体系的基础。
梅耶体系的剑斗依旧遵循“先与后(Vor & Nach)”的基础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剑士更倾向于主动预设好对方的空隙之处。他们不仅仅是反应对手已经漏出的空挡,而是通过一系列连贯且变换角度的缠绕砍刺动作,主动创造出自己可以攻击的空隙。在战斗的开端,剑士通常会在保持距离的同时进行大量的铺垫动作和佯攻,以诱使对手进入己方选择的交换之中,并在接近对手时通过不同的技术消除对手的威胁,最后进行真正的攻击击败对手。在其中使用诸多复杂而灵活转变攻击不同目标的技巧是该体系的一大特色。这种剑斗风格流畅自如,攻防一体,能迅速转变,使得对手难以预测和抵抗。
此外,梅耶体系还将包括五大“秘剑(Meisterhau)”在内的剑术技巧,根据不同战斗情况编纂成一系列详尽的“剧目(plays)”,便于学习者快速记忆和掌握。这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技术的理解,也提高了实战的效率。
掌握梅耶体系的调查员,攻击时获得一颗额外的奖励骰。
博洛尼亚体系(侧剑/迅捷剑/长剑/战斗匕首/短剑)“从这所学校里学出来的战士就跟从特洛伊木马里钻出来的一样多。”
又称达尔第学派,与帕瓦多流派一样同为北意大利城邦地区的剑术体系,从时间序列上而言为后者的前辈。达尔第学派以大师利波·巴托洛梅奥·达尔第(Lippo Bartolomeo Dardi)命名,他是15世纪初博洛尼亚大学的数学和几何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剑术大师。达尔第不仅是第一位将几何学与科学的概念引进武术的剑术大师,更是往后百年亚平宁半岛剑术的一大源头。
在剑术方面,博洛尼亚体系往往被描述成“诱导”思想的实践:每次剑士摆出的任一架势,只能护住一处空当而露出另一侧的空当。虽然这样看起来很危险,但是“引诱”可以让我方预判对手的行动:后者被限制了可进攻的选择,我方也可以准备有效的防御。由于加入了可预判的因素,我方相对于对手更有战略上的优势。博洛尼亚剑士们在斩击时胯与脚依据腕和肩的动作而旋转,在攻击结束时应保持在某一架势之上——以便护住中线并作出诱导。
掌握博洛尼亚体系的调查员,每个战斗回合中限一次,可以使用诱导架势,使得一个试图以近战武器攻击自身的敌人,在其攻击检定中获得一个惩罚骰,这个效果必须在对方进行攻击掷骰之前宣布使用。
同时,每当以【格斗:刀剑】成功发起一次近战攻击(不论是否造成成功或造成伤害)时,都可以立即以免费动作对同一目标发动一次【格斗:刀剑】的[战技(Fighting Maneuver)]。
*迅捷剑在有一方宣言[格挡]时,被视作[双手中型刀剑],享受[双手中型刀剑]带来的奖励骰或惩罚骰。
阿格里帕传统(迅捷剑/侧剑/战斗匕首)“Trattato di Scientia d'Arme con un Dialogo di Filosofia”
起源于北意大利地区,逐步传播到西欧的单手剑术。相比起源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近亲,普遍倾向于使用更长的迅捷剑。
虽然博洛尼亚大师阿基勒·马洛佐(Achille Marozzo, 1484-1553)的作品对意大利迅捷剑术系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今天许多人认为第一部明显致力于迅捷剑的作品是卡米洛·阿格里帕(Camillo Agrippa, 1510s–1595)与1553年发表的《武器科学与哲学对话》。这部开创性的作品提出了一个新的剑斗系统的模型,其中有后来为世人所熟悉的迅捷剑术的四种架势和弓步进攻的形式。阿格里帕将博洛尼亚传统中的力学和几何学原理进一步提炼而出,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深刻的击剑理论。
他的理论彻底改变了平民击剑,并预示着作为迅捷剑使用特点的刺击风格的出现。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几乎所有的击剑手册都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影响,包括里多夫·卡普费罗(Ridolfo Capo Ferro), 赫罗尼莫·桑切斯·德·卡兰萨(Jerónimo Sánchez de Carranza)和萨尔瓦多·法布里斯(Salvator Fabris)的著作。这些大师们继续阐述阿格里帕建立的技术和理论,极大的影响了欧陆剑术系统的发展。
掌握阿格里帕传统的调查员,攻击时获得一颗额外的奖励骰。
*迅捷剑在有一方宣言[格挡]时,被视作[双手中型刀剑],享受[双手中型刀剑]带来的奖励骰或惩罚骰。
法布里斯流派(迅捷剑/战斗匕首)
“Lo Schermo, overo Scienza D'Arme”
作为一代大师萨尔多瓦·法布里斯所使用并完善的体系,本流派主张以动制动,要求剑士主动运动起来;因为人在运动中相互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势必短于从静止到运动的时间。停滞招致僵化,而僵化会带来危险。法布里斯将这样以自然的方式行走活动的过程称作“Caminiren”,以此形成了一种以直线为主轴进行运动的剑术体系。
基本站姿重心靠近后脚,后拉臀部而身体前倾,手臂也向前延伸,从而得到更小的易受攻击面以及更快的出击速度。剑士通过将身体藏匿与剑的投影之中,以便对对手施加连贯的威胁与压力。
在这样的基础动作之上,法布里斯的剑术是虚招与诱导的集大成者。与同为意大利谱系的阿格里帕传统有所不同,法布里斯将交剑视为剑斗中不必要的步骤。在法布里斯体系之中,推崇的是一种“无接触”的剑术:两剑相交为剑斗本身增添了不必要的变数。在这样的战术思想之下,斩击——作为速度较刺击更慢的攻击方式,地位急剧的降低了。
在理想的法布里斯剑术中,一次击剑后剑手与对手的相对位置应该是回避或阻挡对方的刃而击中对手的,因此直接、高效的路径至关重要。
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效果,法布里斯的体系提供了一种简明的解决方案:“Caminiren”,或者说“决心前行”,其意为只要剑士把手放在剑上,就能持续推进并且击中敌人,不论自己是否准备好架势,不论敌人如何站位,是否发动攻击,是挡架还是突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如何行动,对手都将无可避免的被击中。
采用这种姿态,剑士以直线移动的剑尖对敌人施加连续压力,迫使对手在压力下不堪重负进而贸然出手,于此在对手的剑刃偏离中线时发动预谋已久的反制。
掌握法布里斯体系的调查员,每回合的[闪避]次数增加一次,同时在[闪避]成功后可以自动对攻击者进行一次反制的剑击,但是此次攻击不适用DB。
*迅捷剑在有一方宣言[格挡]时,被视作[双手中型刀剑],享受[双手中型刀剑]带来的奖励骰或惩罚骰。
至高之术(迅捷剑/侧剑/长剑)
“La Verdadera Destreza”
几何之剑,科学之艺。由伟大的赫罗尼莫·桑切斯·德·卡兰萨(Jerónimo Sánchez de Carranza)所创立的伊比利亚剑术。
Destreza的剑士们相信无可辩驳的科学可以且必须应用于剑术,利用科学来提高剑的艺术从而臻至剑斗艺术的有效性与完善性。
以使用可视化的圆将敌我之间的距离和运动概念化而举世闻名,接战方式相比起源于亚平宁半岛的近亲要更为保守,且似乎普遍倾向于使用短一些的迅捷剑。
Destreza的使用者往往采用一种名为直角(Right Angle)的站姿——其两脚间距一尺,双足相互垂直成直角,而脚跟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剑和手臂伸直与躯干形成直角,剑尖指向对手,十字护手与地面垂直。剑尖威胁敌人,而双足自由移动。至高之术的剑士仿佛舞蹈般地双脚永不停歇,通过不停的弧线移动来寻找对方的破绽,在试图获得有利的攻击角度的同时另一方面使对方难以掌握我方空隙进攻。而寻得对手攻击线偏离的瞬间便迅速发动进攻。
掌握至高之术的调查员,倘若在任意对抗中取得过一次成功([攻击],[格挡],[反击],[闪避]皆可),则立刻获得一颗只可用于该敌人的奖励骰。在一个回合内只能获得一个奖励骰,且倘若调查员陷入[寡不敌众]则立刻失去所有奖励骰。
*迅捷剑在有一方宣言[格挡]时,被视作[双手中型刀剑],享受[双手中型刀剑]带来的奖励骰或惩罚骰。
英格利亚-西尔弗流派(笼手剑/侧剑/军刀)
“笼手剑,它具有切割武器可以拥有的所有优势,敌人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被它伤害,希望你自己的每一部位都能同时被它保护。”
倡导“防御(Defense)”与“停止力(Stopping Power)”的英格利亚-西尔弗流派有四个基本原理,分别是:判断(Judgement),距离(Distance),时间(Time)和位置(Place,True Place)。
通过【判断】掌握情况从而推演出最妥善的行动,让自己置身于对方的【距离】之外,以【时间】封锁对手的行动,最后移动自身使对方进入落入我方设计的【位置】。最后出剑制敌,若未得手,巡回反复。对于笼手剑的使用者而言,用招架/反击进行剑斗(防御来袭的进攻,随即接续一个反击)的思路是典型的“好剑”。通过安全有效的进攻防御节奏,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剑斗风格。
掌握英格利亚-西尔弗流派的调查员,在成功[格挡]一次对方攻击后,可以立刻获得一颗只可用于该敌人的[攻击]奖励骰;而在他的下次行动必须对那个敌人进行一次攻击,否则他将立刻失去该[攻击]奖励骰。在任何时候,倘若他[攻击检定]取得成功,他将在下一次面对相同敌人的攻击时具有[格挡]优势。在一个回合内获得的奖励骰(或优势)数量没有限制,但倘若调查员陷入[寡不敌众]则立刻失去所有奖励骰(或优势)。
*英格利亚-西尔弗流派在【使用者】宣言[格挡]时,被视作[双手中型刀剑],享受[双手中型刀剑]带来的奖励骰或惩罚骰。
新阴流(日本刀/肋差)
“新阴流之剑,非阳之太刀而是阴之太刀。不被切、不被占、不胜亦不负之流。”
幕府将军家流传的流派。成立于日本战国时期末期,由“剑圣”上泉信纲参考当时的诸流派兵法剑术所创。后世由柳生家流传的一支亦被称作“柳生新阴流”。
新阴流从兵法上将剑术分为两种类型,引导敌人行动是“活人剑”,迫使敌人陷入被动是“杀人刀”;当流以后者作为对敌的基础而前者成为剑理之核心,两者不能偏废,正所谓“悬非悬,待非待,悬意在待,待意在悬”。
除此之外,还拥有以“十文字胜”概念为主旨的斩落敌剑的诸多技法包含其中——以一拍子斩入人中路而使得彼此的太刀交叉成十字,即成十文字之胜,又称转胜。由此而来的极意“转”有着“如同是横渡圆木一般一刻也不会停下”的意味。令自己顺应万物流转自在行动,这便是新阴流的特征。同时,这也意味着新阴流的剑士比起主动出击,更注重于“读取对手的意图与场面,活用之以将敌反制”。
此外,以“无刀取”之名为人所知的“不用到刀也能制服敌人”的技能也得到了传承。
掌握新阴流的调查员,在一个战斗轮中可以使用无限制次的[格挡],且格挡时获得一个额外的奖励骰。同时在自身使用【格挡】时,无视刀剑类型所带来的奖励骰。
新当流(日本刀/肋差)
“实地天道之事、见越三术之事,彻位之事、东八寸有利之事、太刀一尺五寸短之事、身悬三尺有德之事。”
“しんとうりゅう”,其汉字可写为新当、真当、真道——或者其现代更流行的写法神道流——武术系统,是最早流行于香取、鹿岛地区,历史悠久且衍生诸多流派、被视为日本剑术三大源流之一的一大系统。 此一系统中传众多,以“鹿岛之太刀”为核心发展的“关东七流”与“京八流”相对,是东国武术代表性的存在。而作为其源头的“鹿岛之太刀”,在领悟极意的“剑圣”冢原卜传之手更名为“鹿岛新当流”,由其生家卜部吉川家继承至今。
鹿岛新当流的特征,可以说是保留了曾经以着甲胄作为想定情形的介者剑术的遗风。有“深沉身、浅留刀、心随时而悬之”的传授,也就是所谓“切肉断骨”。对甲胄最薄弱的地方,小手、颈动脉、喉部、腰带处等进行突刺或斩切,从而制服对手。与其他流派不同,新当流中的袈裟斩压倒性的多于垂直斩击,正所谓在对手是上段的场合,据传是要向其耳朵进行斩切。同时卜传之剑也展现出低腰的站姿,以腰斩之,与他流相比,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时代性的不同。
此外,该流存在着名为“一之太刀”的秘剑,虽然有多方人士依想象作了描绘,但没有留存的事实意味着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形,而恐怕是包含了精神性内容的技法。
掌握鹿岛新当流的调查员可以在战斗中以放弃本回合的所有攻击性动作为代价,使得自身的下一次【格斗:刀剑】检定变为【格斗:一之太刀】,同时本回合中自动陷入[寡不敌众]。
【格斗:一之太刀】的检定方式与【格斗:刀剑】完全相同,但是倘若成功命中,则会直接造成【极难成功】等级的【极限伤害/贯穿伤害】。
面对【格斗:一之太刀】时,成功的【闪避】仅能避免【极限伤害/贯穿伤害】,受击者仍会受到正常的武器伤害。
对于【格斗:一之太刀】攻击的反击自动成功,但反击成功的效果固定为——双方各自对对方造成正常武器伤害。
同时,面对【格斗:一之太刀】时也可选择如同寻常招式一般对应,此时进行【反击】则按照正常【反击】规则进行相互判定。
除此之外,【格斗:一之太刀】在面对敌人的格挡时享受一个额外奖励骰。
示现流(日本刀/肋差)“此乃预计太刀之速度之意味,合于理,时刻分秒丝忽毫釐,即领悟分割时间之味之事”
以九州萨摩为中心传承至今的古流剑术,流祖为战国剑豪东乡重位。在江户后期被岛津萨摩立为当藩的御流仪,并与其支流——更偏向下级武士的自显流一同,在幕末波澜壮阔的维新运动之中留名青史。
示现流之技常常被称为“一刀无疑,二刀无需(一の太刀を疑わず,二の太刀要らず)”,其特点便是将一切胜负押在第一剑之上,以“先手必胜”的锐利斩击为特征。然而,与一般简单的印象不同的是,当流远比一般人所认为的更加复杂和系统化,不仅传授了从首刀开始的连续技巧,更是将运足和剑速的修炼理论化,并将其锤炼到了极致。其产生的理念便是“领悟分割时间之味之事”,即通过将时间精细划分来进行反复练习,从一整日之长到超越常人的三尺间打击速度的丝秒,乃至如电光闪电的云耀之太刀。其意为在还没有看到稻妻从虚空中闪耀而起时,其光芒却早已照在我身,而当看到其照耀空中万物的时候,又已经是在其闪耀结束之后了。当流的打击,就如同敌方在自己已经被打中之后才感知到自己被打了,看不清太刀之出手的意味。此即为神速。
而与云耀之太刀打相对应的便是臻至丝秒的运足,其以息、脉和步数进行表示:一息、脉动四次半,以此为基准,脉一动和两动之间,可以二步半飞步踏跃两间三尺的距离(约为4.5~5米)。两间三尺飞步而出的场合,是最初踏出的左足有三尺,接着右足左足又各踏出一间。最后左足踏出的一间,加上打太刀的三尺,一共是九尺,这九尺之中可出千变万化之技。
示现流剑术追求着“生活中随时能应对实战”的特性,与其他流派通常要求穿着规定的道服进行稽古训练不同。在示现流中,被允许在平时的服装下进行稽古,以便随时面对敌人。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穿着T恤和牛仔裤、西装等非传统的服装进行稽古是被容许的,实际上,在进行立木打击稽古时,许多修行者会穿着这样的服装(在正式的演武场合中,他们通常会穿着传统和服或道服)。此外,有一句格言是“握剑之时无需行礼(剣を握れば礼を交わさず)”,这意味着在持握木刀进行稽古之时无需相对行礼,这也是示现流的一种独特之处。
掌握示现流的调查员,在战斗开始时只要做好了准备,便可以在战斗中获得30点的【敏捷】加成,但是当调查员脱离战斗或是陷入[寡不敌众]时失去该加成;且战斗中的第一击额外获得一个奖励骰,如果这一击命中,则将武器伤害骰翻倍;若未能命中,下一次攻击额外获得一个奖励骰。
二天一流(日本刀/肋差)“与敌交手之时,不可执于以表为战、以奥为斩之定法。”
由著名剑术家宫本武藏所创造的剑术流派,也被称为二天流,武藏流等;以其理念的直接表述《五轮书》为代表,作为其一生所见所得的集大成之作流芳百世。
作为起源于战国末至江户初期的剑术流派,与当时大多数流派不同,武藏反对技艺的过度秘传与神秘化。他在自己的兵法书《五轮书》中明确指出:实战中不可能用“表之技法”来试探,再以“里之奥义”取胜。真正的教学,应从一开始就传授核心内容,根据对方的实力与理解力来调整指导方式。
这是对中世流派传统的一个突破。在中世日本的武家社会中,许多技艺和知识都通过“家职”制度世代相传,形成了重视嫡传与秘藏的风气。而武藏的主张则更加开放、讲究实用,强调“以实力磨练为本”的学习方式,也使得二天一流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战斗意义的剑术体系。
在二天一流之后的百年,这样的理念也逐渐被其他流派所接纳。但是十分遗憾的是,二天一流的许多具体技法、结构与训练体系,在时代变迁中逐渐失传。如今,二天一流更多作为“二刀流”的代名词,广泛地留存在世人的记忆之中。
掌握二天一流的调查员,可以手持两把[小型刀剑]或是一把[中型刀剑]与一把[小型刀剑]进行战斗,在双持刀剑的状态下,该调查员每回合的攻击次数由(1)变为(2)。但是如果调查员的【格斗(日本刀)】技能达到 90,调查员可以手持两把[中型刀剑],不过此时二者均被视作[单手中型刀剑],享受后者所带来的奖励骰或惩罚骰。
泛用居合流派(暂定)可以使用[格斗:刀剑]技能进行[突袭]或是[反突袭]。
在使用对立技能进行检定的情况下,使得检定方获得一颗奖励骰/惩罚骰。(举例来说,如果调查员持有此流派进行突袭,则调查员在检定时获得一颗奖励骰;反之,如果敌人持有此流派进行突袭,则调查员在检定时获得一颗惩罚骰。)
而在使用对抗检定的情况下,持有此流派的调查员在检定时获得一颗奖励骰。
同时,在战斗中拔出或收回刀剑不再消耗动作。就算在战斗之中,也可以使用刀剑进行[突袭],但是当这么做的时候,失去流派所带来的其他所有好处。
4.使用与流派刀剑不相符的刀剑
通常来说,调查员们都会倾向于使用自身所习得流派常用的武器,但是突发情况总是存在的。因此,在使用自身流派常用武器以外的武器时,调查员有两种选择:
一,放弃自身【剑术流派】所带来的特殊效果,仅仅作为普通的【格斗(刀剑)】技能来使用。
二,保持自身【剑术流派】所带来的特殊效果,但是在【格斗(刀剑)】技能上获得相应的减值。在同一刀剑等级内(例:双手中型刀剑-日本刀,长剑)为-5点,即为【格斗(刀剑):80】变为【格斗(刀剑):75】。在不同刀剑等级时(例:双手中型刀剑-单手中型刀剑)则为-15点,即为【格斗(刀剑):80】变为【格斗(刀剑):65】。
*补遗:临时武器与非刀剑白刃战武器
玩家角色并非总是时刻准备充足的,任何随手可得的物品都有成为武器的潜质。与原始战斗规则相同,一件临时武器造成何种和多少伤害、适用于哪种特定的武器组别都由守密人决定。而非刀剑白刃战武器同理,并且它们同样适用于以上全部规则。
附录1 原版剑道扩展规则中的剑术流派
附录2 来自模组[剑中之影(Shadow in the Blade)]中的剑术流派
附录3 TAG:
明察:你的剑术先思而后动,擅于知己知彼而百战百胜。可以以[放弃本回合的攻击行动(不包括反击)]为代价,对敌方[1]人进行观察,从下一回合开始,你对于该敌人的[攻击]、[反击]、[格挡]与[闪避]皆获得一个额外的奖励骰。
奋迅:你的剑术先声夺人,侵略如火,迅捷如风。在战斗的首个回合,你获得30点的[敏捷]加成。
拔刀:你懂得如何在最紧急的时刻拔出武器迎战,无论你的剑是在鞘中还是在手上,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区别。你可以在战斗开始前使用刀剑进行[突袭]或是[反突袭],此时,你可以使用自己的剑术技能来对抗对方的察觉尝试。同时,你在战斗中拔出或收回刀剑不再消耗动作。
巧变:你的剑术灵巧而多变,灵动的剑路让对手难察虚实。你无法被[明察]。
副手:你并不双手持剑,你的另一只手中总是有第二手准备。无论你副手中握持的是短剑、匕首、小盾亦或是别的什么,它们的作用往往是限制敌人与防御己身。你可以进行一次多余的[格挡]或是[反击]。
刀筋:你对如何正确挥动刀剑有着深刻的理解,无论何时,你的刀筋永远正确而有效。当你使用自己熟悉的刀剑时,获得+1的伤害加值。并且一回合一次的,可以对伤害鉴定进行重投,但是必须选择重投出目作为最终结果。
破隙:你深刻的认识到如何应对穿着盔甲的敌人,甲虽胜于剑,却从未完美无缺。当你持有你熟悉的武器攻击时,敌人护甲的防御值-2,同时在【剑见箭】规则下护甲骰得到一个惩罚骰。
神妙:你对自身所习得的流派是如此的烂熟于心,就算在完全不同的武器上也能发挥出流派之精妙。选择一种流派刀剑以外的刀剑,将其加入到你的流派刀剑之中。【需要调查员刀剑技能数值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