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考虑采用类似出完形填空题的方式来安排线索。常见的完形填空试题表现为,出题人(模组作者)在句子中挖去了一个单词(关键信息),使得整体句意残缺,但做题者(调查员)能够通过上下文(模组的线索)以及个人知识储备(以求助者的情况来说,可能就是关于潮汕的玩家现实灵感)推断出这里大概该填什么(我的角色应该怎么办?),从而选出相对更合适的选项(推进故事)。
还是先前的邪教故事例子,假设有一名调查员们熟识的NPC从家里失踪了,这是他和某邪教长期联系的结果,但调查员们很可能对此并不知情。调查员们若想寻找此人,可能会考虑询问他的亲朋好友(这名NPC最近有什么和平常不同的异常表现吗?),和发现其失踪的人谈话(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他不见了的?),调查他最后待过的地方(他的家里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在调查员身份为警察时,他们可能还会考虑去调取监控(他在下班路上有没有遇见什么人?)。既然正常人的思路大致如此,那就在这些他们会调查的地方布下线索:亲朋好友们可能会说他从半年前开始变得越来越阴郁;邮递员可能会说有人寄了一个到付的包裹,先前确定了上门递送的时间,但他来时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他报了警,从而发现NPC的失踪(这个包裹甚至也可以和邪教有关);他的家里可能有一些日记或者信件;调取监控可能发现,头一天晚上NPC曾与一位身穿黑色连帽衫的男子对话,那人的衣服上也有着邪教的记号。这样,调查员们就有了大致的方向:为了寻找失踪的NPC,他们将着手调查这一邪教,从而使故事得以推进。至于该NPC究竟是邪教的受害者还是邪教徒团体的一员就完全看作者自己的想法了,这方面的线索同样可以在后续的调查中给出。
总之,作为对情节全知的作者,可以尝试在故事中摘取特定的、影响情节的内容,对调查员们隐藏它们,然后依此安排线索,从而使调查员们有可能推理出隐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