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发烧,可能脑子有点混乱有些前言不搭后语,需要的话我可以退烧后再顺一遍。
❤对魔法少女题材作品的了解和想法?
接触过一些相关的动画与游戏,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双重身份”“秘密身份”的元素。过着和现实中的学生一样的平凡日常却能变身成充满幻想色彩的英雄,就像把两种口味的食材混合激发出更棒的复合美味一样,比完全在幻想色彩的世界中展开冒险的主角还要丰富有趣。“不能被发现真实身份”“敌人可能是现实中认识的人、甚至可能是朋友”“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发现他人的现实身份”这些元素也可以激发很有趣的剧情冲突。另外幻想和超自然的部分也很喜欢。
❤对梦境、入梦题材作品的了解和想法?
梦境总是荒诞不经、逻辑混乱的,但身处其中时又往往觉得非常合理。很多时候我觉得觉得梦中荒诞的事情表现了人潜意识中的渴望或是恐惧。偶尔放松下来的梦也不是没有。最气人的是几乎永远不能在梦里把渴望的美食吃到口中。入梦题材的作品最早看的应该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和《镜中世界》,那种跳脱的想象力和冒险
❤对Y2K视觉风格、以及千禧年互联网的了解和想法?
我大约是在04年左右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喜欢玩瑞星小狮子、word回形针,一些早期的电子宠物游戏还有各种office艺术字3D效果(小学信息课学的),喜欢那种稚拙的风格。印象中用电脑创作视觉艺术在零几年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家都是发现新奇玩具的小孩,用现在看来非常塑料的各种电脑特效表达各种野蛮生长的想法和创意,百花齐放。看到千禧年bot发的那些回忆杀有一种安心感,但是我真正怀念的可能是更加简单、不知道许多忧虑,就连烦恼都更加简单的童年,还有戾气也没有那么重、有着充分的友善分享精神、可以听见许多不同声音、商业化气息也没那么重的互联网氛围。那时候许多人都是在无偿分享,或是单纯出于兴趣爱好交流。现在的高度商业化让网上掺杂了太多噪音。
❤对旧核/梦核/怪核视觉风格的了解和想法?
最近才知道这些名词,然后试着看了些百科和视频了解了一下,但是由于对上一条的回答里列出的那些原因,会有一种亲切甚至安心感。虽然其中一些视频风格诡异,但是自己做过的梦有时也会那样奇怪地缺失关键东西所以还好。我猜想创作者可能是出于与我相似的怀旧心理而创作并享受这些作品的。明知这是不该久待的诡异场景,却让人有点想沉迷其中。最近论坛出现的梦核单页游戏感觉很有趣,修复出错的场景抑或是找到不合理之处作为打破幻觉的突破口都可以作为不错的游戏元素。
❤对PbtA/FitD游戏系统的了解和想法?
玩过逃离恐龙岛、暗夜刀锋等游戏,从DND系换到这些有一种惊艳感。故事从开始游戏才存在,从那时再开始慢慢构建角色、还有闪回机制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省去了团前大量思虑准备(其中许多根本用不上)白费的精力和繁琐,也可以让玩家角色间、以及玩家角色与故事的联系更加紧密。另外大量简化的数值运算也很方便,相对的就更加需要玩家发挥想象力,看似能做的事情少很多,但其实是多了很多——前提是你要敢去想象、善于想象。因此游玩前最好保证脑力处在最佳状态,迷迷糊糊脑子转不动的话就会很麻烦。